红色书写历史,红色凝聚力量。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宽实践育人渠道,7月6日下午,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绿动青春梦,青春志愿行”—生态环保实践调研团走进焦作市中站区“王封·西大井”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深入了解“特别能战斗”精神背后的革命故事。
“王封·西大井”红色教育基地是中国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近代煤矿工业的“活化石”,也是历史赋予焦作的印记,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焦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艰苦历程。环境学院实践调研团成员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纪念馆,一路看,一路听。当实践团成员们步入家风家训文化馆时,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只有在自己的小家中做到孝亲敬老,父慈子孝,节俭朴素,廉洁修身,才能更好地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做到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对党忠诚,为国尽忠。
进入到“特别能战斗”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纪念馆时,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实物,诉说着近百年来无数革命先驱为焦作解放和焦作工业发展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同学们重温着革命的光辉历程,感悟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顽强斗争的艰辛,以及当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同时,调研团成员还通过了解焦作煤矿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蝶变,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再到“红色记忆”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深刻认识焦作煤矿的发展历史就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传承历史,是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发展历史,也是焦作矿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创业史,改革史,辉煌史。
通过参观本次红色主题研学活动,环境学院实践调研团成员们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革命的种子,正所谓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彼此共同的灵魂根脉和精神家园,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汲取爱国主义教育的滋养,接下时代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环境学院 王倩倩)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