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依法履职行权的各个环节,擦亮监督“探照灯”,勇当生态“解题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为助力美丽昌邑建设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绿色答卷”。
深而细,用调研找寻监督重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昌邑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调研工作。一是深入调研“问诊”。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牵头,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利用1个月时间,深入10个镇街区、30余个点位,实地察看化工园区地下水、农村污水、重点入河排污口、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化工企业危废焚烧炉废气等污染防治情况,特别紧盯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召开10余次座谈会和情况交流会,全面掌握了解情况。二是集体研究“会诊”。专业代表小组成员从专业领域、专业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共同研究探讨预防、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举措,努力促进调研成果转化。通过认真梳理、综合分析,从收集意见、群众反映、调研查找问题三个方面提出了监督重点问题建议,然后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问题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形成问题清单。三是多方论证“确诊”。组织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部分人大代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成立专门调研组,带着问题清单深入相关现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调查,最后形成了10个监督重点问题,确保监督效果更具体、更实在、更有针对性。
真而实,用审议回应民生关切
“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防治怎么开展?”针对审议中提出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姜洪运建议:坚持城镇协同治理,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不足,存在风险隐患,环保部门如何处理?”针对审议中提出的问题,市人大代表付松涛建议:加快固废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全链条治理,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频繁的发问,深度的追问,直击痛点,场面激烈,让人脸红出汗。这是昌邑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现场上精彩的一幕。
“在听取和审议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的监督,督促责任部门和镇街区增强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使人大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黄国磊说。
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时提出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审议意见,明确了整改建议和整改时限,交由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组织有关责任单位签订了重点问题整改责任清单。
行而果,用践诺绘制美丽蓝图
环境保护就是最大的民生。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和标本兼治,对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进行测评问效,确保问题能够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6月份,市人大城建环资委组织专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召开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督办会议,结合各单位签订的重点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听取发改、工信、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保、住建、交通、农业等职能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汇报。
“以印染、化工、机械制造、污水处理等企业为重点,建立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强化对重点监管单位的环境监督执法;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部分点位管网渗漏修复等工程,进一步提升管网污水水质、城镇污水收集率及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
“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未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不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加快推进深水海纳水务集团污泥处置项目,尽快实现印染污泥本地化处置。”
“建立重点项目保障台账,落实包靠机制,保障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保驾护航。”
随后,专委会组织与会人员实地察看了大气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现场,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相关职能部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为满意。
下步,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力促环保事业多一双来自群众监督的“眼睛”,多一张来自代表监督的“嘴巴”;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做到监督与支持并重,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度、亲民为民的温度,也让昌邑市的绿色生态发展实绩更有厚度。(郝洪波 翟亚孟)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