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桧旻、和颖、刘烨
为切实做好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于青年的主要阵地,其中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建设尤为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五个认同”教育。当代大学生民族身份不同、成长环境不一、信息渠道多元,具有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甚至是不一样的利益需求,要想实现民族团结,必须形成坚实的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齐心协力巩固思想防线,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团结进步的前提就在于各族人民深刻认识“五个认同”,坚持“五个认同”教育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分析社会现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抓好“五个认同”教育,也就牢牢掌握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动权。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认同教育活动。在教学计划中制定认同教育工作安排,在思政课中有效地插入认同教育,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宣讲等等。还可以在多个环节开展更加严肃的认同教育,比如,在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时,有意识地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观;在世博会、奥运会和COP会议等重大会议和国家活动开展的同时,适时地开展主题活动,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关注认同教育成效。高校应关心各民族大学生生活实际,对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及时提供帮助,了解认同教育实效情况,建立反馈机制,适时调整工作计划,让各民族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关心和呵护,在情感上更加认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最终巩固“五个认同”教育成果。
二、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来看,随着各民族人民不断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逐步形成,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就要先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基础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在理论教育层面,高校应向学生系统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和思想。一方面,教师应该承担起重任,向学生讲解如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做到讲清楚,更要讲生动。教师要清楚地讲解相关理论,就要纵向梳理中华民族和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横向把握相关理论的逻辑,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如,有些少数民族对大力推行普通话和汉字教育存在疑虑,担心这样会使本民族文化、语言不能存续。这时候教师就要讲清楚,党和国家是基于各民族团结奋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上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推行中华文化与保护本民族文化是不冲突的。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创建各民族学生嵌入式交往的良好校园环境,比如,开设民族特色文化,少数民族历史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了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鼓励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安排不同民族学生学习混合编班、住宿混合同舍、活动混合编队,从空间环境上构建各民族学生互相深入交流的氛围。
三、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建设要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宣传和教育,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依托于法治教育,加强其法治观念是必要条件。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未来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提高法律素养、健全法治观念,将法治精神渗透到各民族大学生生活的全方面,才能使学生在需要时将法律作为武器维护民族团结,在生活学习中践行民族法律法规。首先,坚决抵制“三股势力”非法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国内外环境处于重大变化之中,反对“三股势力”破坏的斗争工作还十分严峻,西方国家针对我国不断恶意打压,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对我国民族工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学生应加强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极端分子利用,坚决抵制恶意破坏民族团结、造谣生事、挑拨民族关系等违法行为。其次,坚决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平等不仅是宪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久经磨难、不断融合的现实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久发展都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大学生应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坚决维护民族平等,树立民族平等的法律信仰,从而使民族团结进步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最后,要坚决依法处理民族事务。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处理民族事务的观念,对形成社会整体良好的法律意识氛围也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大学生日后会参与各行各业的事业中,在处理民族事务时,应当依法治理,避免权力的滥用,保障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赢得各民族人民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增强认同感,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成果。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云南青年大学生认识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深化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的意识,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认识,强化“五个认同”,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在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注重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培育家国情怀,引导云南青年大学生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奉献青春力量。(李桧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颖,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刘烨,昆明医科大学副教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