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是齐白石大师为胡佩衡先生作的一联。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以为用来评价“怪才”伍延文先生甚为妥帖。伍延文先生在求学拜艺之前已是一个传奇,2次饿晕死的求学道路上开启了艺术人生。弹指一挥庚子年已过了,最牛的牛年来了,我们深信伍延文先生的艺术春天也要来临了。
石涛有言:“蒙者,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而所谓天蒙,乃循其自然也。陈振濂先生曾感慨:“在今天浮躁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大师称号满天飞,是常态。但一面在对各路大师高呼万岁时,一面心里却知道再也不会有清末民初那时的大师了。”
就在我们对当代书画无有大师之蒙养而扼腕叹息之余,在灯火阑珊一派喧嚣的翰墨之林,蓦然回首,终于发现还有一位中国“毕加索”的伍延文先生。伍延文先生确系当今书画界的一个怪数,所谓“怪”并非传统派所张扬之“怪异”,而是积学创新之卓异。
数十载的艺术转变,伍延文先生始终以颠覆与创新来充实自己,以道法自然来蒙养内心。他畅读经老子集,往来古今之间,就像古代的文人一般,诗、文、书、画兼工,乃至于对中国道教的剑术、禅修、现代摇滚音乐艺术等等。书法与国画是他生命的特质,对他来说不是显炫于人前的技艺,也非聊以谋生的手段,而是关照内心、修身立命的生命体验,是体道、悟道、证道的外化载体。因此,他不求技显而境界高远,不求闻达而名望日盛。
从伍延文字画形式意义上的诗题及款识,到书写意趣于描形状物中的表达,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绘画表现力的同时,更为文人画传统的形成与完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是书法于文人画传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由。
因此,历来的文人画家极重书法的修养,在点画使转的磨砺中,不仅强化了笔墨的技巧,同时,书法中那种“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的审美意向,又赋予了绘画以最基本的品质。
伍延文坦言,自己创作书画的时候的确有点像个“疯子”,一拿起毛笔就喜欢乱写一通或者胡乱涂画,把前人大师们有规律、有错落的工整毛笔字写得飞扬跋扈、狂妄不羁。自己也像个“怪物”,将一笔一画的毛笔字当作画来画。看他的书法作品《中国气派》便尤为与众不同,按理“中”乃“中庸之道”,他却认为中为最稳重、最有力量之物,故以“山”形态绘之,远观如高山盘坐,泰然处之。
“国”乃国家、家庭之意,暗喻“和谐”,他却标新立异,“国家之根本还在于人,这个国字,里面如一人站立,举起手来满怀改造一切的勇气打开大门。”
字如画、画如字,“伍氏创意独创书法艺术”真实而客观地颠覆了某些传统,“老祖宗有好的意境及思考技巧值得发扬,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内心感受的抒发。”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的创意态度、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甚至可以观一字知一人。
他的书法作品“怪奇”,绘画也不例外,从他的作品中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作品《鱼死网破》,无论你将其看作眼球或是地球、还是一张撑开的网,都有你的理解,它能一下子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并且乐于观看,让观众从观看到领悟,引导他超越图形想象的局限,从感悟到思考,让观众由此走进一个从想象到警示的过程,或许你自己还未察觉到。
三分活着七分思考,可以说伍延文是一个缩影。从他的书画中人们常常可以注意到一个现实多面性及矛盾的世界,要你抛开世俗、拨开迷雾、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跟随着你的冲动慢慢进入他呈现的世界。伍延文谈到自己书画的灵感来自于梦幻与现实的这种不断冲撞中不可预见的本质,“平时留心地感悟其效果,并直接反映在作品上,所以在我的书画中能够看出某些生存故事和处世态度。这些有些是真实生活、有些是所思所想,只是通过各种视觉艺术传递出来而已。”
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雕塑家黎明教授曾说:“在伍延文画中,依我看,还多出一种估算——迄今我想不出准确的词定义这种估算——就是:生命式的冲动表情,以及难以解读的情境和艺术前兆。”
总之,伍延文先生的艺术创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今艺术浮躁的情况下,他坚持不懈地艺术创新和努力创作显得弥足珍贵。
作者:水中易(著名美术评论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