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十大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乡村振兴品牌节暨赋能计划发布仪式在京举行。品牌节联合多个国家级涉农单位、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权威媒体、科研机构、国家级协会挖掘典型案例,汇聚全国百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聚焦各地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评选出十大类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西大魔芋以雄厚的实力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名企助农”典型案例。
魔芋,原名蒟蒻,球茎中含有丰富的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且不被人体吸收,不含任何热量,食用有强烈饱腹感,能减少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是糖尿病的良好辅助药物,还可以润肠通便,减肥控重。在人均膳食纤维普遍摄入不足的今天,魔芋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多年来,受制于魔芋大多集中种植于云贵川渝等偏远山区,且产品开发以传统的魔芋豆腐为主,魔芋作为西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一直较为小众,既未能从田间地头广泛的流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也不能很好的作为经济作物,良好的支撑起一方产业发展。为了让小魔芋变“魔”为”宝”,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西大魔芋建立了三步走方针。
一 确立产学研用方向
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源于西大大学,且是西南大学魔芋科技应用成果转化平台。依托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四十余载顶尖科研技术,丰富的高校资源,结合国家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方针,西大魔芋将育种研发、科技示范、新消费品在魔芋应用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了自己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将魔芋发展成为扶贫攻坚的特色支柱产业,累计带动500万农民脱贫致富,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二 以科技为矛,打破乡村振兴困境
根据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多年走访发现,我国虽然有不少地区有种植魔芋的传统,但大多都是以零星种植、粗放管理为主,加上缺乏足够的经验技术应对魔芋病虫灾害等问题,导致产业规模受限,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
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大魔芋在种植端形成了科学的魔芋良种三级繁育体系,从源头选育抗病能力好,产量高的优质魔芋品种,并在云南、贵州、四川等魔芋产省市承建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和东西部协作技示范基地5000余亩;采取“公司+村集体(国营农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丰产栽培技术和行业资源优势,不仅免费为当地农户提供魔芋种芋、复合肥、植保药剂和成套的栽培技术方案,当地农户只需要按照公司的技术方案行土地翻耕、土壤处理、施肥、播种、覆盖、遮阴处理、除草、施肥、病害防控、适时采挖即可,公司技术人员在种植期间还会对各合作农户的农事操作进行现场指导和督查落实,保证农事操作的规范化,提升了农户种植魔芋的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辐射带动带动魔芋主产区发展面积50000亩以上;带动就近务工农民1200人以上,全面助力示范区乡村振兴建设。这一举措还为公司后端系列魔芋制品的开发生产供应了优质原材料,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图:魔芋栽培技术培训
三 借助互联网优势,打开魔芋“网红”市场
有产品还得有市场,没有叫好叫响的市场,再好的魔芋也产生不了经济价值,脱贫致富更是无从谈起。
为促成魔芋的网红属性,西大魔芋建立了自己的全媒体的传播链,不仅通过自己的媒体矩阵(包括抖音、小红书、公众号等)通过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为载体,多平台的蓄水;同时公司还引入权威媒体和头部流量,多渠道的转化曝光,结合魔芋本身0糖0脂高饱腹感的优势特性,去更好的打造魔芋制品的“网红”属性。
公司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魔芋食研中心,在将消费者的需求与魔芋的功能性挖掘深度融合,确保了系列魔芋制品紧跟市场行情和消费主流。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全媒体的传播,配合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优质原材料供应优势,把小魔芋在这个特色的农产品赛道上做精、做强,前端打开市场,后端做好技术,多方合作,共同促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