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千年的浙东大运河,连接着浙东与浙西、中国内陆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积淀了厚重、壮美和辉煌的历史文化。随着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工程的启动推进,镇海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为谱写浙江“重要窗口”最精彩的镇海篇章铸魂赋能。
(十七房风景区)
镇海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也是浙东大运河的出海口。在宋代,大量对外贸易、贡使来朝等依赖镇海港区作为重要的海陆交通和贸易枢纽,精美的瓷器、茶、丝织品、书籍、文具在这里装船出海。如今,这段大运河早已不再用于船运,沿岸绿道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景观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曾经繁忙的商贸水路被逐渐遗忘。
为了将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促进沿线文化、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镇海区积极打造“大运河出海风情线”。该线路西起沿山大河化子闸,东至澥浦大闸,全长约16.7公里,总投资1.32亿元,对照“有吃有喝”“可以游玩”的创建要求,重点打造缘起化子、运河祈福、碧田果香等“十二景”,将历史与产业串珠成链。
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沿线改造前
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沿线改造后
文化赋能,共促文旅融合
事实上,在这“万流所凑、涛湖泛决”之地,最为丰富的就是民俗文化和水利文化。在澥浦镇,十七房村以“五精工程”为导引,于2021年投资900余万元,改造水乡寻梦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新建彩色步道、特色石桥、沿路景观,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此外,十七房村还以“优秀文化基因传承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方向,发挥“郑氏十七房古民宅群”的特殊旅游优势,举办“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节”“澥浦冬至文化节”等民俗活动,打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离十七房古民宅群不远的水利科普馆,更是承载了运河人家摇曳多姿的水乡情。馆内设计改造提升后,不但融合现代水利设施,保留历史水利遗产,还通过景观小品和创意展陈展现水利文化的特色和内容,还原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地域风情。
水文化公园改造前
水文化公园改造后
体验升级,汇聚匠心品质
当前,“体验”逐渐成为文化和旅游的关键词,消费者希望获得的不是固化的产品,而是更为真实、深刻的体验。风情线沿线的鱼米香在改造前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水塘,经过改造提升后,摇身一变成为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拥有水体及湿地等多种景观的田园农业综合体,提供多种休闲娱乐服务,是周末市民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
此外,风情线沿线打造了12个农庄及2.47万亩粮功区,培育葡萄、草莓、水果番茄、龙虾、蓝莓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稻海粮仓”等网红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下船参观鱼塘产业综合体及体验水文化活动。依托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镇海不仅将旅游品质提升,还将游客深度体验、群众增收致富联通融合,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鱼米香改造前
鱼米香改造后
全域共治 擦亮环境底色
风情线还以生态塑形,高标准打造生态宜居景观线。在九龙湖镇杜夹岙村附近的一处废弃矿山,不少工人正在开展矿山复绿工作。住在附近的村民介绍,以前因为开山采石造成了植被破坏,风大时灰尘满天飞,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经过整治,记忆里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回来了。景观变美了,游客变多了,有些土地通过复垦还将达到再利用的水平,种上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镇海还围绕风情线创建,打造生态九龙等一批精品村,培育省级特色精品村3个、3A级景区村7个。并对特色点位枕河人家进行改造,内容包括滕山村二栋房屋及周边环境整体提升,约10000平方米的草坪改造,及5000平方米停车场、综合活动场地改造。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从环境到内涵,从形态到实质,从见物到见人,镇海由点及面,打造特色化、乡村化的“一日游线”,引链式增长。
据悉,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0.6亿元,已完成投资0.4亿元,投资完成率66.7%。琳琅美物与运河文化相融交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精妙互动,一幅生生不息的运河最美画卷正在镇海徐徐展开。相信不久的将来,“浪桨风帆,千艘万舻”的繁华景象必将再现。
枕河人家改造前
枕河人家改造后
作者:徐子胭 杨剑侠
图片: 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