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种有机的融合,融合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问题。
一、处理好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本质上是加强高校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首先,二者在教育性质上相契合。党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教育,它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党史教育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那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是完全相契合的,这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其次,二者在教育目标上相匹配。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党史学习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完全相匹配的,都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最后,二者在教育内容上相融通。没有史实作为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可能变成干巴巴的理论说教,很难发挥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也很难让学生信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实效性也会大打折扣。党史学习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是完全相融通的,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为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从百年光辉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处理好党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正确是相对于错误而言的,是关键的性质问题,是决定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是党史教育中最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党史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使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了党性 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党性主要包括政治信念、阶级觉悟、组织纪律以及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等方面内容。党性对于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坚持党和人民立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政课教学。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是很高,政治敏锐性相对较弱,组织纪律性不够强,对党史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坚持党史“姓”党的党性原则,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防止党史问题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机械性、简单化和庸俗化。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原则问题。党史教育中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三、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异常重要。教师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关系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教师自身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冲锋在前、率先垂范,自觉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和学生要形成教学相长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是“读死书”的主要诱因。而如果单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原来作为主角的教师成为了“观众”,表面上把课堂让给了学生,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但学生自由散漫,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课堂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素养没有得到提升。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任何一方,就会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我们要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让“主导”和“主体”能够和谐地相处。
四、处理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
思政课教学中的党史教育要处理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之中,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学既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学说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对学生进行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基本观点的知识性教育;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革命性和阶级性,对学生进行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旨归的价值性教育。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理论精神的过程中,引导其确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其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意识,造就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讲授科学理论体系的知识内容和基本观点为基础,以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为价值取向,“知识性”讲授和“价值性”引导的通约和共存是其特性体现和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青少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知识性与价值性、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关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是相辅相成的,知识传授是基础,价值引导是目的。夯实科学理论知识传授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枯燥乏味、空洞虚无的价值说教,用真理之光照耀学生心智,使教学更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始终坚持价值引导这个目的,用价值之美浸润学生心灵,才能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影响力。始终将价值引导寓于知识传授之中,将知识的传授置于科学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应当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遵循。
五、处理好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目前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形式比较单一,这种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很容易让学生反感,而达不到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推进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下基础,了解世情党情国情,零距离地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在实践中进一步增进对党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方面,要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推动思政课教学从课堂向社会延伸,重视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党史教育。高校可与地方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党史教育基地,依托党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践性。思政课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以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大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著名人物故居和烈士陵园等党史教育基地,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党史悟真理,在亲身感受中得到震撼、受到熏陶,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党史学习教育环境。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养和如沐春风般的熏陶。借助重大纪念日活动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借助“五一”、“七一”、国庆节等节庆日,充分利用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通过征文、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红色旅游、主题党团日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党的历史,培养自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陆温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