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齐雨 尹清秀)青瓦房顶、木板墙裙、雕花格子窗户、八仙桌子、长木条凳,古色古香的顾县古镇老街,仿佛被时光遗忘,依然保存着古时的模样。
顾县古镇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是岳池建县时的县城,后岳池县治迁徙,原治所降为场镇,取名“故县”场。民国初年更名“顾县”,即回顾之意。
提起顾县,人们除了想到古老而悠远的古镇街道,还有名扬天下的顾县牛皮豆干,这几乎是每一个顾县人的骄傲。
顾县豆干形似牛皮,口感却非常质嫩爽口,滑润细腻,味道纯正。可以切成细丝凉拌,或串成串串煮火锅,也可烧烤,好吃绝了。要想吃到正宗地道的顾县豆干,非周晓红手工制作的莫属。
周晓红是顾县镇豆腐干第三代非遗传承人,为了保持豆干的传统风味和口感,他坚持用好料、不掺假、延续传统手工制作、拒绝高效的机械化生产,将一片片豆腐干制作得无比精良,背后是周晓红的坚持。
不忘初心 手工制作
在制作豆腐干的所有工序之前,首先要挑选出上好的原料——黄豆。
每日深夜,周晓红就要精选非转基因大豆,挑选出成色度好的加泉水浸泡,经过一夜,被泉水唤醒的黄豆,体积膨胀,变得柔软饱满。
清晨,周晓红将泡涨的黄豆磨成汁香浆浓的豆浆,再倒入锅中煮沸,熬煮的火候和时间都很重要,不能煮过头,否则对点出的豆花多少、老嫩都有影响。
煮开的豆浆里,还掺杂着许多豆渣,用白布过滤后,将豆浆稍稍冷却,再慢慢加入卤水,这一步至关重要,和传统的豆腐干不同,顾县豆干采用的纯卤水点卤,点出的豆花更加细嫩,豆腐干的植物蛋白更加均匀绵密。这也使得点浆速度十分慢,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做得好。
点好的豆花,慢慢倒入木质框里,一层层平整的叠好,为了将豆花中的水份尽量挤压出来,
保证豆干的薄而有嚼劲,需要十分大的力气,周晓红有自己的诀窍,他放弃用石块的传统方法,采用千斤顶压制豆腐干,省了很多功夫。
压好的豆腐干已初具雏形,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先卤制,再反复刷卤香油。卤汁是周晓红的秘密武器,十数种天然调料熬制的卤汁,鲜香扑鼻。卤制好的豆干将各种调料的滋味都吸收进去,呈现淡淡的黄色,但这还不是结束,还需用卤香油反复刷后晾干,直至颜色呈茶色或深褐色油亮,这一过程耗时耗力,但周晓红始终在坚持,不偷工,不减料,才能守之根本。
百年传承,历史悠久
顾县豆干起源何时?据《岳池县志》(1911-1985)记载,“清光绪元年 (1875年),顾县场开办豆腐加工坊,生产牛皮豆腐干”。距今已有147年的历史。
据周晓红讲,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旧时,顾县周边庙宇众多,主持及弟子打坐练武劳累,又不能吃荤犯戒,于是豆腐宴成了寺庙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禹王宫主持为了改善豆腐宴的品类,于是委派和尚四处化缘留心观察民间豆干的制作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寻找到一位工匠通过自己多年实践摸索,做得一手豆干的技艺,于是高薪聘请工匠师傅到顾县镇禹王宫秘制豆干。
豆干光洁油亮,因色、形如牛皮故名牛皮豆腐干。到禹王宫做客的当地名流士绅个个点头赞叹豆干之美味。于是,禹王宫牛皮豆腐干的美名很快传遍顾县场镇的每个角落,不少乡亲挖空心思学习豆干的制作工艺,工艺也就渐渐传入了民间。
为了将顾县豆干发扬光大,将豆干制作技艺永远传承下去,周晓红从未想过私藏自己的技艺,他毫不保留,通过言传身教已培养出一批徒弟,让豆腐干有了新一代传承人。
当谈到对顾县豆干未来发展的愿景,周晓红洋溢着笑容说:“希望顾县豆干能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百姓致富,希望销售全世界,让所有人都能一品顾县豆干的美味。”
顾县豆干饱经百年风霜的洗礼,经过一代又一代食客的品鉴和考验,才流传至今,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希望周晓红的愿望早日实现,让每一个美食爱好者都能一尝顾县豆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