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转业女军医坚守养老事业24载,海归女儿接棒探索“医养结合”新路

转业女军医坚守养老事业24载,海归女儿接棒探索“医养结合”新路
2022-08-27 10:58:08 来源:财讯网

南方日报 2021-10-14 08:44

“养老对于我妈来说,就是一种执念。她靠情怀走了24年,现在仅靠情怀走不动了,所以我回来了。”一头短发的朱玉笑着对记者说。

这名“80后”海归,去年正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医务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辞职,回归珠海干起了专门“伺候老人”的活。

但对于朱玉的选择,熟悉其家庭的人已经见怪不怪。这几乎算是一种传承:朱玉的母亲孙苏萍是国内养老业的“名人”,军医出身的她在上世纪90年代,就毅然放弃了丰厚的转业待遇,自筹资金在珠海开设了首家护理型养老院,并一直坚守至今。

从公开资料来看,其一手创办的珠海慈安也是全国首个率先探索“医养结合”发展路径的团队之一。

医养结合,是一门怎样的特殊事业?是什么力量支撑孙苏萍走过24载?朱玉的加入带来了哪些新变化?这对母女又将带领珠海慈安走向何方?在又一个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倾听了她们的故事。

出人意料的选择

顺着珠海前山高奇街的路口走到尽头,一栋7层高、略显破旧的小楼浮现在眼前。楼外挂着两块牌子,上书“珠海慈安护老中心”“容永道长者护理院”。走进院内,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隔绝了楼外的噪杂。

“今天感觉怎么样?吃得好不好?”院长孙苏萍正在4楼和老人们拉家常。风风火火的孙苏萍身上有很明显的军人作风,性格直爽,从不拖泥带水。老人们喜欢她这样的性格,20多年间,孙苏萍多了好多干爸、干妈。

“我和老人有缘。”她说。

缘分的种子早在孙苏萍还在部队时就已种下。1969年,14岁的孙苏萍被特招入伍到珠海成了一名卫生兵。当兵期间,她先后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和湖南医科大学学神经内科专业,在部队医院从事的也是老年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对老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都十分熟悉。

1996年,时任广州军区司令部珠海门诊部主任、享受正处级待遇的孙苏萍正式转业,组织安排她到广州某医院当院长。但思虑再三后,孙苏萍选择了放弃,并决定将2万元转业费全部拿出,在珠海租场地办了一家护理型护老院。

忆及当年破天荒的决定,孙苏萍的解释很朴实:“当医生时看到很多患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得不到正确护理,无法安然终老,所以特别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他们。”

而在女儿朱玉看来,母亲的决定,本质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她告诉记者,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母亲孙苏萍曾随所在部队医院来到老山前线,并担任内科抗休克抢救组组长。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让孙苏萍终身难忘,也更添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所以她特别想让更多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活得更有尊严。”朱玉说。

1997的八一建军节,慈安护老中心(下称“慈安”)正式开业,成为珠海首家在市民政局审批注册的民办养老院,并在开办初期即配备了医护团队,孙苏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彼时踌躇满志的孙苏萍没想到,这条路后面会走得如此艰难。

艰难求生

缺钱,是慈安绕不过去的坎。

毫无运营经验的孙苏萍显然低估了开办养老院的投入,在经历了卖房、抵押贷款之后,慈安很快就面临了无米下炊的窘境。

“就快撑不过去时,幸运地得到了港澳同胞的资助。”孙苏萍很庆幸,慈安用服务为自己赢得了一线生机。

如其所言,早期入住慈安的老人中,港澳人士占比很大,其中包括令她至今难忘的澳门老伯卢国权。“卢老伯是老人院里来的第一位老人,由于医治较早,老年共病得到有效控制,一共在这里过了十六次生日,90多岁了还精神抖擞。”

另一个转折点是与普华永道创始人容永道的结缘。

2005年,容闳的孙女、84岁的容文真在两位堂弟容永成、容永道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家乡,并入住慈安安度晚年。

“在慈安的4年是我堂姐一生中最幸福、最受人尊重的时光。”容文真辞世后,容永道曾这样说。抱着这样的信任,他决定出资100万元支持孙苏萍在慈安护老中心内开设容永道长者护理院。

这家经珠海市原卫生局审批成立的首家集养老、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民营护理院,也得到了珠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2年7月,容永道长者护理院成为珠海唯一一家有住院医保的养老长期照护机构。

在护理院一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几乎摆满整间房的病历册。这些泛黄的病历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位老人的情况,比许多三甲医院的病例记录还要更详细。

“我们的病例这么多年一直精心保存着,这是非常宝贵的数据。通过这些,能分析出入住老人所患疾病的占比、服务需求、医疗费用以及卧床管理护理时长、各级诊断等。”孙苏萍解释称。

但她也再三强调,医养结合的定位应该是“养为主、医为辅”,“许多老人都是多病共存,在我们这里的最多合并11种疾病,我们不是为了能治愈他的疾病,而是统筹管理慢性病,制定生活护理照顾计划,提高生活质量。”

这也对护理团队专业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更多的是要了解老人对待生理和心理,绝对不是简单地给老人喂药打针。”孙苏萍说。

如今,慈安护老中心团队超过150人,其中医护康药社人员占比32%,照护、后勤人员占比达60%。而从1998年至今,团队坚持每个星期为护理人员举办一次培训,雷打不动。

“队伍越稳定,老人活的时间越长,生活质量越高。”孙苏萍告诉记者,在慈安,入住10年以上的老人超过30%,5年以上的老人超过50%,“时间最长的住了19年半。”

但另一方面高昂的团队运营成本也成为慈安沉重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按照行业标准,一般养老院的人工成本约占成本的30%—40%,但在慈安,这一比例高达60%—70%。而从收费标准来看,慈安又与其他养老机构没有太大差距。

“老人的支付能力是越来越少的,如果按照成本去定价,很多老人都进不来。”孙苏萍很坦诚,“不少人看到我们坚守了20多年,以为这是一个赚钱的行当,但懂的人算一算就会很惊讶,好奇我们这么多年是怎么活下来的。”

这也正是朱玉回来的主要原因。“慈安亏损了很多年,得益于社会捐助和政府扶持,勉强生存下来。但在养老已经产业化的今天,它必须要转型,必须要有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营,我就是来寻找这个模式的。”朱玉表示。

着力标准化建设

事实上,在朱玉正式回归之前,其就已在幕后为团队出谋划策,帮助团队走出前山的7层小楼。

2015年,慈安护老中心自筹资金在珠海斗门区莲洲镇开办圆梦园(斗门区莲洲镇社会福利中心),成为民政部在广东省首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试点项目,致力于打造田园农庄式的生态养老休闲乐园。

圆梦园,也圆了孙苏萍的梦。多年前,她就一直苦恼场地给护理院带来的限制。而在圆梦园,除了提供既往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团队得以开始拓展非药物疗法及认知症治疗基地,如园艺疗法、短期旅居疗养等。

记者探访圆梦园时,正值午餐时间。在食堂吃完饭后,许多老人结伴来到花园散步、赏花。

“我很喜欢这里,环境好、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比一个人待在家里强多了。”张阿姨退休前,曾是某高校化学系教授,她告诉记者,在圆梦园感觉很安心、舒心,整个团队的素质很高。

安心的背后,是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建设。

朱玉告诉记者,探索医养结合标准化的长效模式,是慈安团队年的努力方向。目前,慈安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标准化服务流程,涵盖了预约、初次评估、办理入住、执行照护计划、复评估、阶段性评估等各个阶段。

在圆梦园,记者拿到了一份评估表,密密麻麻的问题十分具体。朱玉说,这是慈安对标国内外最新老年医学相关标准,自行设计、整合的标准评估量表,“没有正确的评估就没有精准的护理。”

对工作人员,分级多维度的医养结合服务标准也必须做到烂熟于胸。以常规照护计划流程为例,其标准就精确到了每个时间点和每项具体服务,包括何时服药、何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

标准化建设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团队凝聚力更强、团队培育也更有章可循。

龚英是慈安团队中资历最深的护士长,自1998年加入便一直坚守至今。如今,她手下管理着20多名护士。“以前护士不太认可来养老院,觉得比大医院层次差一些,但这些年有了很大的改观。除了待遇的提高,大家也逐渐看到,在这里也是完全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作为慈安团队中少有的“90后”护工,陈佩玲深有同感。“经过标准化培训,我们不仅能很快上手,对一些突发状况也能有应急处理的能力。”

今年8月,广东省民政厅公布2020年度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结果,圆梦园被评定为五星级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功不可没。”孙苏萍说。

居家养老的挑战

未来老年人都如何养老?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了“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如何将机构医养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是孙苏萍和朱玉年来琢磨的另一个重点。

2019年8月,梅华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开始试运营,慈安护老中心再饮“头啖汤”——作为项目运营方,以“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社工+医护”的团队组合,一方面由社工主导提供社会服务,满足长者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由慈安医生、护士、康复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为长者提供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如果在社区能把这些半失能和早期患病的老人筛查出来,尽早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帮助他们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遏制疾病的发展,就可以为这些老人争取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尽可能晚一点住进养老机构,这应该是长者服务中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孙苏萍说。

为了赢得老人们的信任,慈安还创新推出了“管家护士”。“说白了,就是管家里的大小事,让老人们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想到你。”孙苏萍笑着说。

她告诉记者,目前慈安医养结合已经明晰了三位一体服务路径:护理院、养老机构,针对重度失能及失智老人,进行缓和医疗及安宁疗护;依托社区长者(养老)服务中心,针对社区老人的健康档案管理,养生防老治未病;居家医养上门,提供家政及政府购买的巡诊、康复服务等。

但这其中,社区居家服务的盈利模式不明,服务成本高、定价难、风险大等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目前主要是依靠政府采购,我们也还在探索,希望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朱玉强调,医养结合是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任重而道远,“生存是我们的底线,活下来之后我们会更努力地寻求转型,让更多老年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活得安心、安全、有尊严和快乐。”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从实验室走向实用——重组胶原蛋白的突破

2022-08-26 09:14:42从实验室走向实用——重组胶原蛋白的突破

“玉面狐狸”袁慎凭颜值出圈,肌肤健康颜值加倍!

2022-08-25 14:12:47“玉面狐狸”袁慎凭颜值出圈,肌肤健康颜值加倍!

“唐制婚礼”承唐风华韵 观音山第三届姻缘文化节正式开幕

2022-08-24 20:38:53“唐制婚礼”承唐风华韵 观音山第三届姻缘文化节正式开幕

小暖象陪你一起成长 ----万里行特别活动传递普惠温度到最后一公里

2022-08-19 17:36:51小暖象陪你一起成长 ----万里行特别活动传递普惠温度到最后一公里

重新定义胶原蛋白护肤——重组胶原蛋白

2022-08-17 13:41:10重新定义胶原蛋白护肤——重组胶原蛋白

实力演员余承恩的进组必备单品——可复美胶原棒

2022-08-12 18:18:55实力演员余承恩的进组必备单品——可复美胶原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