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在日常医疗、生活中往往饱尝“甜蜜”的陷阱和负担。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数高达1.25亿,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和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9%,发病群体日趋年轻化。
作为一种由于人体缺乏或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造成血糖波动的慢性疾病,在缺少胰岛素的调节下,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眼部疾病等,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0年的统计,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过46%的机率会出现并发症;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过61%机率会出现并发症;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98%的机率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拥有高发性、病情的不可逆性以及后期并发症多等属性,如何逐步推进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改善院内患者诊疗效果,一直是国内“新医改”的重要命题之一。
作为国内“慢病管理第一股”,智云健康自诞生始就由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起家,在其“医院为先”的长期战略指引下,更是通过在糖尿病领域深厚的积累“啃”下了院端这块硬骨头。
在复盘其背后的发展轨迹、探究糖尿病的慢病管理迭代历程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育璠和我们分享了在其科室牵头下,利用智云医汇这一软件在院内实现从单个科室到全院血糖管理,从单个病种到多个病种联合筛查治疗的过程。
但是,对于体系相对封闭、安全冗余高、规模庞大、构成复杂的医疗系统来说,做出前述改变并非易事。
慢病管理行业的改进背后,离不开这个庞大生态系统上每一环节的调整和完善。
01
抓住院内管理核心痛点
打破“数据孤岛”
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血糖监测是了解患者病情、控制血糖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其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环。
王育璠主任表示,我国院内高血糖患者往往分为三类,糖尿病患者(既往诊断糖尿病、新诊断糖尿病)、未知高血糖患者以及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作为人体内重要的代谢指标,血糖影响到多个器官,血糖指标异常往往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危重率提高,并发症增加。通过连续性的血糖数据监测,患者就可以据此来稳定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并发症。
不过,王育璠强调,目前大部分患者并不在内分泌科,而是零散分布在肿瘤科、普外科、眼科等各个科室。
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对于自身病情在住院前可能并不知情,尤其是在基层,糖尿病的诊疗率低至10%。
此外,在因为其他疾病出现重症创伤、急性感染等应激情况下,患者血糖也会出现应激性地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的情况。不可忽略的是,尽管患者病情有关联性,但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科室与科室之间协同性尚需完善。
多位内分泌科专家表示,关于糖尿病的全院内血糖管理,国内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当前多数医院的院内血糖管理仍然以传统的会诊模式进行,基于医生对于病人血糖的了解程度,再决定是否邀请内分泌科的医生一起会诊。
受限于科室之间信息和沟通的互联共通程度,往往容易出现会诊不及时、跨科室沟通不畅,对于病人情况和后续恢复无法及时跟进等情况。
根据糖尿病管理指南,对不同疾病、不同状况的患者设定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管理,但在院内实际诊疗过程中,这一标准很多时候取决于非内分泌科的医生对患者血糖情况认知水平的高低程度,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指标界限。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2021年,在此前糖尿病管理的基础下,业内对于院内血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逐渐形成共识。
而早在2016年,智云健康就早早布局了中国首款将院内慢病管理流程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产品“智云医汇”。
公开信息显示,智云医汇通过工作站、护士移动端、医生移动端三位一体,通过定制化服务对原有的院内血糖管理检测系统进行了替代。
不仅可以一键扫描上传病人血糖信息,做到实时同步,全程无纸化,更关键的是,这一系统实现了以单科室为中心的全院血糖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治疗效果,也打破了此前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数据孤岛”。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智云医汇入驻医院超过2300家,全国主流医院部署率达到30%,其中包括在第三方医疗研究公司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排名的中国百强医院中的33家。
02
“虚拟病房”背后
医疗系统向前一步
在上线血糖管理系统后,王育璠主任除了自己的科室,多了一个需要关注的“虚拟病房”。
根据各个科室的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和科室需求,在系统设置血糖目标范围后,全院超出血糖范围的患者就会自动进入这个“虚拟病房”里,内分泌科医生不仅可以在系统中看到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医嘱、实时血糖数据以及各项检验检查指标,同时也能及时调整开具针对血糖的治疗医嘱,并全程关注病人诊疗全过程,及时调整血糖治疗方案。
据王育璠主任统计,2021年智云医汇全院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后,一共管理了8000多个病人,累计测量上传血糖数据23万次左右,其中普外科、眼科、心内科高血糖病人使用数量靠前,需求强烈。
为实际评估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对于患者的诊疗效果,王育璠主任曾将患者分成常规会诊组和信息化管理组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没有差异的情况下,信息化管理组的空腹血糖达标率明显升高。
智云健康招股书中曾罗列过一组数据,在使用了智云医汇作为全院血糖管理的软件后,某三甲医院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3.2天。
不难看出,在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对院内病人进行系统化血糖管理的同时,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同样做到了对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在公立医疗系统中进行“攻围突破”,并不容易。
互联网医疗诞生至今,几番潮起潮落背后,少不了投资者和市场对其在传统医疗系统中补充和助益究竟有多大的怀疑。
成功进入院内系统并能实际完成落地,可以说是互联网医疗发展进程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在推进全院血糖管理系统落地的过程中,王育璠主任坦言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速成的过程。2019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引进了智云医汇用于科室的管理,但直到2021年,用于全院血糖管理的系统才实现上线。
在对院内血糖管理系统的磨合和探索背后,王育璠主任在两款软件中最终选择了智云医汇,这一选择背后,王育璠主任表示,相比另一款国外大品牌旗下的软件,智云医汇对医院更友好,不仅将大量繁琐环节自动化,提升了工作效率,Alot设备还可以兼容不同品牌的器械,与原有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衔接,此外,企业响应非常及时,对医院的需求把握也非常准确。
医疗系统内的每一点改变,背后都牵扯到很多因素,医生的使用习惯,患者的品牌认可,医院的采购流程等方方面面。
在推进全院血糖管理系统上线的过程中,以王育璠主任所在的内分泌科牵头,同时涉及护理部、绩效处、信息处、医务处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和支持。在其看来,全院血糖管理系统虽然目的明确,预期效果显著,但真正落地并不容易。
一个功能强大的血糖管理支持软件、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有效激励机制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备,几大因素缺一不可。在上线之后,真正让这套系统发挥作用,仍然需要相应的人力的增补以及定期质控会议的监督。
03
万亿慢病管理市场
医疗信息风正起时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有超过3亿的慢病患者,涉及呼吸哮喘、肿瘤、慢性肾病、肝病、HIV、儿科、妇科、精神心理等多个慢病领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慢病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降低重大慢性疾病过早死亡率是其重要目的之一。
政策支持之外,慢病管理庞大的市场规模也是诸多玩家争相入局的关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统计,中国的慢病医疗卫生支出预计将从2020年的人民币4.1万亿元(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56.7%)增长到2030年的人民币12.5万亿元(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75.0%)。此外,2020年,慢病的处方量占全部处方量的87.0%,预计2030年将占90.0%。
无论是从患者需求端还是市场服务端来看,院内慢病管理服务都是整个慢病管理市场的重心和开端,谁能满足临床需求,解决院端对于信息互联共通的痛点,谁就能在无形中更好地获得医生的信任和背书。
国内医疗信息化从1996年前后军字一号系统开始,距今已二十多年。
由于医疗行业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医院差异化的需求,初期信息化系统各家标准不一,缺乏规划,不同科室系统独立建设,造成“数据孤岛”的状况,无疑让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共通难以为继。
在糖尿病市场内,智云医汇通过插件的形式,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定制化的为院内血糖管理提供了又一选项。在政策和市场不断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当下,这既是未来行业所需和发展趋势所在,也符合数字化医疗的发展进程。
万亿慢病管理市场的启航,将从“征服”院端开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