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城市观察》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广州绿色发展与空间活力提升”,共有来自省内外高校、规划设计单位、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相关媒体等线上与线下共计200余人参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需挖掘广东独特生态价值
研讨会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与魏宗财副教授主持,广州市社科联郭德焱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李石勇处长代表主办方致辞。多位专家做主题演讲并举行圆桌讨论。
据了解,当前,广州正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资源陈述倡议,向全球分享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经验。
此背景下,广州如何充分精准把握绿色空间保护与活力提升、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生态、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的全要素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广州的重要发展议题。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面,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叶玉瑶认为要有国际视野,对标国际最强最优的生态保护修复前沿理念。
借鉴国际生态修复理念和纽约湾区规划,学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面向生物多样性丧失、海平面上升、异常降水和极端气候等风险的韧性管理措施。同时,衔接上位规划,传导国家“双重”规划布局与工程。
“岭南的生态系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是内向、相对封闭的完整系统,我们要彰显岭南生态系统的特色,留住南粤乡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叶玉瑶指出,在生态文明方面,广东担当着全国“两个窗口”的作用,需要强化广东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如何挖掘广东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独特生态价值,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要创新的方向。
提高城市活力可打造新型网红空间
城市空间活力的提升是当天的重要议题内容之一。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江海燕依据抖音打卡对活力空间格局的影响,将城市活力空间分为三类:传统活力衰退空间、传统活力增强空间以及新型网红空间。
其研究发现,传统活力增强空间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毗邻区域,并且在外围地区呈现多中心集聚特征;传统活力衰退空间主要位于中心城区边缘及外围地区,其中以传统商业设施的空间活力衰退最为显著;新型网红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因其受区位影响较小,这类空间总体上呈“散点式”“离散型”的分布特征。
江海燕认为,无论移动短视频如何发展,人的活动总是离不开实体物质空间的支撑,线上的打卡量最终还是要依托线下的实体空间来承接。
因此,应重视实体空间,着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其次,对于设施密度较低的外围地区而言,提高城市活力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打造新型网红空间,二是以点带面重点打造特色功能区,提升城市活力集聚水平。最后,不同的空间类型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充分利用短视频的引流作用,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和复合化的服务场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于琪从城市社区环境与老年人健康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空间活力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刘于琪认为,在构建老龄友好的人居环境时,首先需识别社区环境中的障碍;对于山地社区,应保障社区中心和休憩设施的供给;而对于地形平缓的社区,要保证绿地、商业设施和休憩设施的供给;对于身体功能弱的老年人则需要关注如凉亭等被动性休憩设施、公共空间的供给。另一方面,对于居住地的公共空间,可将其作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规划干预工具,通过日常管理从而发挥其正面的干预作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2022年5月31日, 2022 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在深圳开幕,本次峰会带来鸿蒙智联(HarmonyOS 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