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日历撕到了八月下旬,小区里孩子疯跑的笑声渐渐稀了些。家长群里开始有人问:“你家孩子晚上几点睡啊?”
暑假里,多少孩子熬成了“夜猫子”:晚上11点多还跟着大人在吃宵夜,上午10点多才揉着眼睛起床。眼看开学倒计时不到10天,家长们都开始急了——早上起不来怎么办?上课打瞌睡怎么办?还有些孩子有“开学综合征”,已经开始念叨“不想上学”,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满满的“开学焦虑”。其实,孩子的“开学综合征”,说到底多和“睡眠”有关。
睡眠不是简单的“闭眼休息”,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它是“生长加油站”,也是“情绪调节器”。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孩子的身高、免疫力都和它挂钩;睡得好,大脑才能把白天接收的信息整理归档,记忆力、专注力自然在线;反之,缺觉的孩子容易暴躁、走神,遇到一点压力就焦虑,上课像“神游”,写作业磨磨蹭蹭,形成恶性循环。
想让孩子开学后状态在线,现在就得给睡眠“补课”。这几步做好了,比催着“早点睡”有用得多:
1.先给生物钟“减速换挡”
别指望孩子从“晚上11点睡”突然变成“晚上9点睡”,太激进反而会让他们抗拒。可以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5分钟,同时早起15分钟,慢慢往“上学作息”靠拢。比如今天11点睡,明天就10点45睡,早上10点起,后天10点30睡,9点45起……慢慢调到“晚上9点睡、早上7点起”。
2.睡前1小时,把“兴奋开关”关掉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玩累了自然会睡”,其实大错特错。睡前刷手机、玩激烈的游戏,屏幕蓝光会打乱褪黑素分泌,大脑越玩越兴奋,躺下后反而瞪着眼睛数羊。不如把睡前1小时变成“温柔时光”:陪孩子读本绘本,聊聊天,或者泡个温水脚,让身体慢慢从“活跃”切换到“放松”模式。
3.饮食上加点“助眠小帮手”
睡前别让孩子吃太饱,也别喝太多水(避免半夜起夜)。可以试试在晚餐或睡前1小时,给他们加点助眠营养——像百育高睡高高这样的,用天然成分帮孩子“轻轻松口气”的。
它里面的γ-氨基丁酸是个“天然镇静剂”,能帮大脑从“紧绷”状态慢慢放松下来,就像给焦虑的小情绪搭了个“缓冲垫”,让孩子更容易沉入梦乡;磷脂酰丝氨酸是大脑细胞膜的“营养剂”,孩子睡得香了,白天记东西、学新知识也更轻松;还有燕窝酸(N-乙酰神经氨酸),像给免疫力加了层“保护膜”,孩子少生病,上学更有劲头。
贴心的是,它还加了酸枣仁、茯苓、百合这些咱们老祖宗就用的“安神食材”,搭配乳钙和针叶樱桃浓缩粉,既能帮孩子睡得安稳,又能悄悄补点营养,喝起来是淡淡的清甜,孩子不抗拒,配合规律的作息和温柔的陪伴,让“入睡”这件事变得更轻松。
新学期马上开始了,当孩子能一夜安睡到天亮,早上睁眼时眼神清亮,背上书包时脚步轻快,那种“准备好了”的笃定,才是对抗开学焦虑最好的底气。从今晚开始,陪孩子慢慢调,慢慢等——等他们在晨光里笑着说“妈妈,我起来了”,你就知道,所有的耐心都值得。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