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慢性疾病,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和盆腔疼痛等症状。据数据显示,35-45岁女性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高达2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那么,中年女性为何成为子宫腺肌症的高发群体?
导致中年女性患病率陡增的“罪魁祸首”,首先是卵巢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在中年阶段,女性卵泡数量和质量下降,激素的分泌变得不稳定,导致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水平过高可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孕激素水平不足则无法有效抑制这种增生。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持续作用下不断增厚,最终突破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子宫腺肌症。
其次,中年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微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局部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刺激异位内膜细胞增殖。同时,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异位内膜细胞,进而诱发子宫腺肌症。
除了以上因素,以下几个方面也可能使中年女性更加容易得子宫腺肌症:
作息和压力
当女性作息不规律,经常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会导致激素失调。此外,中年女性常常面临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这使她们的心理负担加重,进一步影响到激素的正常分泌。雌激素过剩而孕激素不足,造成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增加了腺肌症的发生风险。
生育史
生育对女性身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显示,经历过生育的女性,其体内的生理和内分泌状况也随之改变。怀孕和分娩的过程能够促进某些激素的变化,影响子宫的结构。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也是子宫腺肌症的重要诱因之一。这些炎症刺激可导致局部免疫反应失调,促进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
手术操作不当
进行剖宫产、多次妊娠、人工流产等,在进行子宫手术过程中,极有可能使子宫肌层损伤,从而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
医源性因素
长期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或避孕药等药物治疗,可能使子宫内膜发生过度增生,之后停药后子宫内膜脱落不良,也可能形成子宫腺肌症。
以上就是中年女性容易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原因。子宫不是沉默的器官,每一次异常出血、每一阵顽固疼痛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愿每位中年女性都能掌握健康主动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