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造出海,必须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之上,已是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做出了许多技术领先的产品,但真正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品牌,与技术实力相比仍显不足。
问题早已不在于技术落差,而在于如何让海外消费者相信,中国智造不仅能做出好产品,更能提供与国际巨头媲美的体验与价值。
在北美家庭影院市场,这个矛盾尤为突出。
由于生活习惯差异,北美家庭平均每天花3小时以上观看电视或流媒体内容,家庭影院市场规模已超过120亿美元,并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过去,不少中国品牌也试图进入这一领域,却主要集中在500美元以下的入门投影仪,靠性价比竞争;高端居家投影市场则长期被Sony、Epson等巨头把持,形成稳固的市场格局。
2020年,在美国生活了17年的Andy Zhao首次接触到中国制造的投影设备,被画质与体验所震撼。
作为一名投影设备的重度爱好者,多年来,他试过海外市面上各种设备,却总是感觉体验差些意思。这让他意识到,中国制造早已进化为“中国智造”,只是在海外市场的形象尚未被更新。
凭借对北美用户需求的理解,Andy Zhao在美国创立了AWOL Vision,之后又创立了子品牌Valerion,分别以短焦和长焦投影产品,服务全球中高端家庭用户。
其中,Valerion在Kickstarter上以1092万美元的众筹额,创下投影品类的最高纪录,且品牌上线亚马逊不到一年,月销售额便突破数百万美元。与此同时,Epson等传统品牌在全球高端居家投影市场的份额却连年下滑。
Valerion的故事,或许代表了中国智造借助亚马逊,以技术创新与体验价值切入高端市场的新方向。
浪潮新消费专访了Valerion的创始人兼CEO赵振海(Andy Zhao)及负责品牌运营的亚马逊战略大客户团队,试图揭开一个新锐品牌在壁垒森严的高端市场实现突围的方法论。

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家用投影仪早已是居家生活的一部分,只是这股普及浪潮的背后,源于产品单价的持续下探。但在海外,行业分化加剧,高端居家投影市场加速扩张。
根据Valerion内部调研,2024年全球超短焦投影仪市场规模达到20.2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28.5%,万元美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更同比暴涨56%。
Andy指出,与国内性价比优先的消费逻辑不同,欧美用户相对不那么价格敏感,反而对视觉体验的要求更高,而且全家人坐在客厅看电影、看球赛的时光,是家庭生活的重心。
因此,一旦欧美用户尝过高端产品的画质与沉浸感,往往就“回不去了”。

问题是,大屏电视动辄上万美元,且体积庞大、搬运困难,根本无法穿越许多美国家庭的门框和楼梯;而传统高端投影仪虽画质出色,却往往需要更复杂的安装,且白天必须拉上窗帘才能清晰成像。
“美国市场真正需要的,不是更便宜的设备,而是一个更好用的家庭影院解决方案”,Andy表示,而这意味着更好的画质、更简易的安装方式,以及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彼时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的产品,传统巨头也未意识到这个缺口,但对新锐品牌而言,正是入局的契机。
要验证这个市场机会,Valerion选择了双轮驱动:一方面用众筹检验产品是否击中痛点,另一方面同步筹备入驻亚马逊,为规模化增长铺路。
在筹备阶段,Valerion没有烧钱打广告,而是基于对北美市场的深度洞察,精准撬动测评博主的影响力。
一位拥有55万订阅者的科技频道 @TheHookUp 将 VisionMaster Pro2 评为“2024-2025年度3000美元以内综合性能第一”;另一位评测人 @ProjectorJunkies 更将Valerion搬进电影院,用320英寸巨幕实测观影效果。
独立评测带来的信任效应,为Valerion积累了第一批核心用户。

科技频道 @TheHookUp
45天后,Valerion众筹金额突破1092万美元,共获得4824名支持者,平均客单价2264美元。不仅创下投影品类的众筹纪录,更证明了欧美消费者愿意为高客单价的新锐品牌产品付费。
但众筹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品牌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流量、信任背书和完整基础设施的主阵地。对Valerion而言,亚马逊正是实现从众筹成功到规模化增长的关键跳板。

今年4月,Valerion正式上线亚马逊,也意味着直面更残酷的竞争。
老牌对手如Sony、Epson早已在高端居家投影市场深耕多年,价格体系成熟、用户习惯稳定;而高客单价产品天然面临决策周期长、线上转化率低的难题,投影仪行业的退货率更是高达20%以上。
Valerion的突破路径,离不开亚马逊战略大客户团队的深度支持,以及品牌自身在产品、体验、营销层面的多重优化。
首先是产品层面,团队没有陷入参数竞赛,而是以三色激光、专业镜头、旗舰芯片为基底,让家庭影院的画质接近专业影厅,白天不必拉窗帘也能看电影;
同时,支持Netflix、Disney+等主流流媒体平台,更可以与Google Home、Alexa等智能家居联动,实现许多更高单价竞品无法完成的便捷体验,拉高价值感知。

当产品和体验足够高端,Valerion踩过的第一个坑,是因为坚持高端定位,在价格比同类产品更高、又不愿降价促销时,走过一段转化率极低的弯路。
得益于亚马逊战略大客户团队的深度支持,Valerion识别出科技品味家这一高潜人群,通过调整广告方向,大幅提升触达精准度;结合战略大客户团队在大促节点的策略指导,Valerion在今年7月大促期间跻身居家娱乐类目前20名,成为榜单中唯一的投影产品。
高客单价的转化难点,还在于用户对不确定性的担忧,毕竟让海外用户掏出2000+美元购买一个陌生品牌,本就不容易。Valerion客单价约3000美元,属于亚马逊站内最高价格带产品之一,信任门槛更高。
在亚马逊战略大客户团队的深度介入下,Valerion通过“售前教育 + 售后响应”的双管齐下,建立一套完整的信任机制。
售前阶段,团队在产品页面详细说明了安装条件、使用限制、适配场景、大量真实买家视频,甚至提供房间尺寸计算器,帮用户判断自家是否适合。
看似增加了购买阻力,实际上是在筛选真正的目标用户,避免冲动消费后的退货;售后阶段,Valerion提供上门安装服务和线上客服,在用户容易产生疑虑的各个环节做好及时响应,从体验维度上增加价值感,让退货率维持在20%以下。
此外,高客单价的另一重难点,是用户往往低调、不爱留下评价,但口碑传播却是用户下单的关键依据之一。
Valerion团队洞察到,高端用户并非不愿意分享,只是认为没必要为留评而留评。于是,品牌开始鼓励用户分享真实的使用场景,比如居家游戏室实拍、家庭影院的布置等。

用户真实场景反馈
这些场景化的UGC内容,不仅有机会被展示在品牌线上艺廊,还有可能成为品牌广告素材,让真实用户的声音成为品牌传播的一环,用户也感受到自己的分享受到重视,形成良性的循环。
这套口碑闭环机制,最终让Valerion在亚马逊上积累了大量高质量评价,成为高客单价产品的“异类”。
除了线上渠道以外,Valerion还在线下创新采用“in-house家庭体验官”模式,邀请用户在家中展示产品使用情境,若朋友购买则可获得佣金。换言之,即以真实家庭场景的推荐来撬动消费转化,这种方法既降低渠道成本,又放大了社交推荐效应。
目前,Valerion上线不到一年,在亚马逊月销突破数百万美元,在2000美元以上价格段市占率超过50%。这不只是市场份额转移,也是行业逻辑重构。过去巨头品牌垄断市场,如今新锐品牌通过技术与服务迭代,改写高端投影市场格局。
对Valerion而言,亚马逊不只是线上渠道,也是品牌成长的加速器。亚马逊提供的流量入口、信任背书、数据洞察与物流网络,让新锐品牌得以跨越高客单价的种种壁垒,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从0到1的突破。

2025年,Valerion深圳研发与市场中心海高特确立了年营收同比增长三倍的年度目标。看似激进的增长KPI,但若放到全球高端投影市场的背景来看,其实具备合理性,因为海高特的全球化布局,已经进入可复制的成熟阶段。
从地域布局而言,北美和欧洲市场已经完成验证,接下来的重点是加速复制与放大;亚洲方面,日本有望成为下一个增长点,未来也考虑进驻其他高收入、高生活追求的市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产品力和洞察力的持续领先。正如Andy所言:“不参与同质化竞争,只服务特定人群,解决未被满足的需求。”才是品牌持续成长的底层逻辑。
回看Valerion的发展,不仅是出海成功的案例,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缩影。亚马逊这样的全球化渠道,在此征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不仅提供了销售渠道,更提供基础设施、数据洞察和全球用户的直接反馈,让真正优秀的产品被市场看见。
当中国企业穿越价格竞争,成为价值创新的源头,我们才真正完成了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Valerion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产品力足够强、品牌叙事足够精准、信任机制足够完整,新锐品牌也能在固化的成熟市场重构秩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中国智造出海,必须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之上,已是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做出了许多技术领先的产品,但真正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品牌,与技术实力相...
根据11月18日最新发布的健合财报,集团于公布了其2025年前九个月未经审核的营运数据集团致力于提供全家庭营养健康产品与服务,核心市场稳固领先地位,扩张市场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