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耐蚀性是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汽车的耐蚀质量如何?11月13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汽车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汽车耐蚀技术研究分享活动”上发布的《中国汽车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汽车耐蚀技术研究成果》和《汽车耐蚀行业趋势分析及技术发展研究报告》给出了答案:我国汽车耐蚀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成效显著。
此次分享活动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联合主办,来自科研机构及整车企业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汽车耐蚀质量提升与防护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联合中汽数据以问题为导向,从车身外观、乘员舱、前机舱、底盘等维度纵深推进汽车耐蚀质量专项研究,目的就是强化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汽车耐蚀性能和质量安全水平,夯实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在活动中,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马吉军作出如上表示。

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指出,汽车耐蚀性能是衡量整车质量和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面对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汽数据将继续加强汽车耐蚀质量研究和技术创新,深化数据分析与成果应用,助力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行业防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活动中发布的《中国汽车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汽车耐蚀技术研究成果》,从材料结构、零部件设计、使用环境与区域气候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主流车型的耐蚀表现。结果显示,我国汽车耐蚀行业质量稳步提升,关键部位防护性能持续优化,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成效显著。该研究成果构建了耐蚀质量研究标准化评估和数据分析体系,为企业完善防腐设计与质量管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中汽数据基于海内外典型气候工况,还编制了《“全球气候适应车型”汽车产品设计技术规范》,通过在高温、高湿、高盐、高辐照等典型工况下的性能评估,深入分析了车型气候适应水平,为全球气候适应性设计与验证提供了指导。

《汽车耐蚀行业趋势分析及技术发展研究报告》则从宏观趋势、用户感知、投诉特征、材料应用及典型场景等角度,全面梳理了我国汽车耐蚀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演进方向。报告显示,随着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不同地区环境差异对整车防护性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汽车行业不断加大在耐蚀防护领域的投入力度与技术创新,加快推动防腐材料与防护工艺的优化升级。整体来看,我国汽车耐蚀技术水平稳步提升,质量管控能力不断增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活动现场,中汽数据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行了“车用锌铝镁材料联合创新平台”揭牌仪式,旨在通过该平台汇聚行业优势资源,围绕车用锌铝镁材料应用研究、性能验证与标准制定等,推进汽车用新材料在耐蚀防护和绿色制造领域的协同创新,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专家分享了汽车耐蚀技术发展趋势、镁合金防护技术及新材料应用进展情况。多家汽车企业代表分享了其在产品耐蚀质量管控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