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5年11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未来信息领域赛)在西安高新区隆重开幕。本次大赛以“破界·融合·制胜——前沿颠覆性技术赋能未来信息战与产业变革”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顶尖科技力量,共同探索未来信息技术的创新边界与产业前景。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办,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和中电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文雷,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普天科创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勇,西安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紫露等相关领导嘉宾出席此次活动并致辞。
战略引领: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更是引领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迈进的“第一动力”。

本届大赛聚焦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方向,采用“公开海选”的方式,重点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方向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搭建多元对接平台,发掘优秀项目与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协同,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文雷在致辞中指出,大赛自启动以来已征集到涵盖了光通讯与光互联、量子密码、微生物传感、探测等前沿领域,这些项目代表了我国未来信息产业领域的前沿水平,展现了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风貌。
创新驱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高新探索
西安高新区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地,已成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介绍,过去五年,高新区生产总值跨越三千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四千亿元,构建起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体系。光子、人工智能等八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新赛道,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为全方位赋能参赛项目,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高云天发布了未来信息领域赛支持措施,系统构建“五大支撑体系”,从政策引领、金融支持、创新人才、信息对接、地方服务等方面,着力推动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从“创意萌芽”成长为“产业新树”。
平台赋能:贯通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条
中国电科作为国家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央企,深度参与本次大赛。普天科创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勇表示,中国电科始终锚定“一巩固三做强”的业务布局,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战略重点,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本届大赛为各方搭建了优质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西安高新区投资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从产业体系、政策扶持、服务配套等多维度,全面展示了高新区为企业发展所提供的全要素保障与全周期服务,凸显了高新区作为投资高地和创业沃土的独特优势。
技术前瞻:聚焦未来信息领域核心赛道
在技术分享环节,陕西格芯国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洋分享了芯片领域的前沿技术动态,南京大学陈向飞教授则深入解读了面向下一代AI计算的光电技术。这些硬核科技的展示,让与会企业深切感受到本次赛事所蕴含的创新动能与发展潜力。

经过严格筛选,来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未来信息领域赛道的54个优质项目成功入围。通过项目抽签分组后,这些项目将在封闭式陈述答辩及评委提问环节中,全面展示其技术的创新价值与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变量。本次大赛既是颠覆性技术成果的“展示台”,也是创新资源对接的“立交桥”,更是培育未来产业领军力量的“孵化器”。通过赛事平台,创新团队将获得技术、资本、市场等全方位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大赛的举办,不仅是对前沿技术的精准把握,也是对创新力量的深度集结,必将为我国未来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