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上课记不住知识点,是不是故意偷懒?”这是不少家长咨询时的常见困惑。其实,当孩子长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且伴随多动冲动时,很可能并非态度问题,而是多动症导致!

8岁的康康(化名)是个让人头疼的“捣蛋鬼”。康康妈妈描述,孩子写作业时总是坐不住,刚拿起笔就开始玩橡皮、转铅笔,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要磨蹭十几分钟,原本1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常常要拖到深夜。更让家长头疼的是,康康上课也频繁走神,老师讲的内容转头就忘,刚交代的作业任务转眼就记不清,还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甚至打扰同桌学习。在家中,康康还表现出情绪暴躁的特点,稍有不顺心就哭闹发脾气,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
在尝试了各种方法之后,康康的情况仍未改善。随后,家长带着康康来到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了石彦欣主任。经过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石彦欣主任专业评估,康康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儿童多动症,其核心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而注意力缺陷往往伴随记忆力不佳,这正是导致他写作业慢、记不住任务、课堂表现差的主要原因。

针对康康的情况,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石彦欣主任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行为治疗、注意力与记忆力综合训练以及家长培训等。经过2个月的系统干预,康康的变化十分明显:写作业的速度大幅提升,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老师讲的内容能记住关键信息,作业任务也能准确记住并完成,不再频繁搞小动作;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亲子之间的互动也更加和谐。
多动症与“调皮捣蛋”的区别在哪?
很多家长容易将多动症孩子的表现误认为是“调皮捣蛋”“不听话”,从而忽视了病情。其实,多动症与正常孩子的调皮捣蛋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来看,调皮的孩子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能够集中注意力,也能记住相关信息,比如看动画片后能复述剧情、玩玩具时能记住玩法;而多动症孩子即使在面对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也难以持久,记忆力也相对较差,刚说的话、刚教的知识转眼就忘。
从多动冲动方面来看,调皮的孩子的多动行为通常是有目的的,比如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探索新鲜事物等,并且能够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醒后会有所收敛;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冲动行为往往是无目的的、杂乱的,难以受到规则的约束,即使老师和家长多次提醒,也难以改正。此外,多动症孩子的症状会持续存在,并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多个方面,而调皮孩子的行为一般不会对正常的生活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具体表现如下:
(1)注意力不集中:患儿常常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写作业时容易分心,频繁抬头张望、玩东西;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经常走神,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刚讲的知识点转眼就忘;做事粗心大意,容易出现遗漏或错误,比如抄题时抄错数字、写字漏笔画,还会频繁忘记已安排的任务、物品随手乱放后找不到;不喜欢从事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阅读、画画等,即使开始做也难以坚持到底。
(2)多动:患儿表现为坐不住,在座位上经常扭动身体、晃来晃去,甚至离开座位走动;手脚不停,经常摆弄身边的物品,如橡皮、尺子等;说话过多,喜欢打断别人的谈话,在不适当的场合大声喧哗;喜欢跑来跑去、爬上爬下,难以安静地玩耍。

(3)冲动方面,患儿常常做事不计后果,比如突然打断别人的发言、抢别人的玩具;在游戏或活动中,不能耐心等待轮到自己,总是急于表现;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哭闹、发脾气,或者出现冲动性的行为,如打人、推人等。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石彦欣主任提醒,儿童多动症易被误判为“调皮”或“学习态度差”,家长若发现孩子长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佳、写作业拖沓、多动冲动且影响学习社交,切勿盲目指责,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儿童康复科或儿科评估。干预越早效果越好,结合行为训练、记忆提升、家庭支持等综合手段,多数患儿可显著改善,避免疾病影响成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