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北京。2025“数据要素X”大赛北京分赛的颁奖台上,出现了教育领域的一个新面孔——奇趣读书馆。这个专注5-15岁儿童个性化阅读的品牌,与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顶尖团队同台竞技,最终将二等奖收入囊中。



拿下这个奖项,对我们而言,分量远超一枚奖牌。它像一束强光,印证了我们长期坚持的那件事——“用数据读懂孩子,用阅读赋能成长”——走对了方向。
一场大赛,一次验证:数据真的能读懂孩子
本次大赛由国家数据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指导,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市级部门主办,评审流程严谨、竞争激烈。我们能够在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中获奖,充分证明了奇趣读书馆“数据+个性化+阅读教育”模式的先进性与实效性。


对我们而言,获奖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它印证了我们一直坚信的方向——每一个孩子的阅读潜力,都可以被科学地看见、读懂并激发。
不止于获奖:我们如何让“读对的书”成为可能
荣誉之下,是什么在支撑?
是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北大打磨的中文阅读能力测评系统,以及背后的7项国家发明专利。
但这套系统真正神奇的地方,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它如何看清每一个孩子的独一无二。

先测评,后荐书:从“我以为”到“我知道”的转变
我们从六大中文阅读核心能力切入,细化为26项子能力与28个等级。这套系统能清晰地描绘出每个孩子独特的“阅读能力画像”。

这一点在一对8岁的双胞胎兄弟——乐乐和陶陶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尽管是双胞胎,但我们的测评报告清晰显示:乐乐的“提取信息”能力很强,但“解释推断”是短板;而陶陶恰恰相反,他善于思考和推论,却常常在快速抓取文章关键信息上丢分。
而他们的妈妈在看到报告后在惊讶之余也感到恍然大悟:“我一直给他们买一样的书,没想到他们俩理解故事的方式和难点完全不一样!难怪两个孩子平常一个偏文、一个偏理。”
正是这份“读懂”,开启了改变。
半年后,原本测评落后于哥哥一个小级别的弟弟,反倒超过了哥哥,妈妈和我们说“现在两个孩子都在比,看谁下一次的测评结果更高!”
这一刻,我们更加确信:个性化阅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理解的尊重。
更懂孩子,也更懂家长:30分钟自主阅读闭环
我们有很多用户都是双职工家庭,平常工作很忙,爸爸妈妈们也没有时间带孩子读书,考虑到这个情况,奇趣读书馆精心设计了“一课一书一卡一练一测”的每日30分钟伴读流程。

同样以那对双胞胎为例,他们的妈妈很感谢奇趣读书馆的陪伴,“我根本没有时间分别陪他们两个读不同的书。”
而现在,两兄弟可以各自通过专属的伴读视频激发兴趣,进行纸质书阅读,再用知识卡记录思考,最后通过AI互动练习巩固输出。
“30分钟后,我只需要看看系统生成的阅读报告,就能清楚地知道他们各自收获了什么,哪里进步了。”
“而且阅读指导老师平常也特别关注我家孩子,监督伴读、监督阅读效果,一点儿不用我操心,这对我来说真的节省了太多的时间。”
未来之路:让更多的“乐乐和陶陶”被看见
此次获奖,是鼓励,更是责任。奇趣读书馆将继续深耕,不断优化测评系统与伴读内容,让更多孩子因为“读得对”而“爱上读”,让更多家庭告别阅读焦虑。
我们坚信,阅读的本质,不是数量的堆砌,而是每一次与适合的书籍相遇时,内心被点亮的过程,期待未来能够帮助每一个孩子,遇见那本“为我而写”的书。
(APP:奇趣读书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