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落幕的第十五届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上,来自中国上海的20岁青年艺术家华凯翎凭借其纤维装置作品,荣获本届展会“装置艺术特别奖”,成为这一国际艺术盛事中备受瞩目的新锐艺术家。

本届双年展以“光明与黑暗”为主题,在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的佛罗伦萨达巴索古堡举行,共吸引了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600余位艺术家参展。华凯翎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造力与思想深度。
细腻纤维构建情感宇宙
华凯翎目前就读于上海高校,其获奖作品聚焦情感表达与心理疗愈,以超现实主义的视觉语言,构建了一个探索人际沟通的奇幻世界。她从安徒生童话《踩面包的姑娘》中汲取灵感,结合神话元素与宇宙符号,运用羊毛湿毡与针毡等纤维材料,塑造出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场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误解、理解与和解。
双年展主席Paolo Manganelli对华凯翎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这位年轻艺术家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她对材料的运用与情感的把握十分精准,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以充满诗意的叙事,触动了每一位观者的心灵。她的创作印证了艺术作为沟通桥梁的独特价值。”

引发国际观众共鸣
展览期间,华凯翎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与专业人士的驻足与讨论。一位来自罗马的艺术评论人表示:“她的作品既有童话般的纯真,又蕴含哲学深度。柔软的纤维材料在她的手中,构筑出极具力量的情感空间,引人反思自身的沟通方式。”西班牙一位策展人也评价道:“华凯翎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自我疗愈的旅程,不仅呈现了Z世代对情感议题的敏锐洞察,也唤起了跨文化观众的普遍共鸣。”
在双年展相关论坛上,华凯翎表示,她的创作受到英国艺术家珍妮·亚历山大叙事风格的影响,希望构建一个“充满探索与对话欲望的奇幻世界”。作为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她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年轻活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灵感。

背景链接
本篇报道内容源自意大利主流媒体《意大利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该报创刊于1876年,是意大利发行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开报纸,日发行量约62万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华凯翎的获奖,是中国青年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标志着中国艺术新生代正以独特的视角与表达,积极参与全球文化对话,展现出蓬勃的创作生命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