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黑影飘动一个月,揪出“视力小偷”的真凶
时间回溯到今年6月。卢大爷发现自己的左眼视力开始不明原因地下降,看东西时总感觉有遮挡,眼前还有黑影飘动。他立刻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并接受了治疗。然而,近一个月的治疗并未带来明显好转。
意识到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卢大爷在家人建议下,前往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寻求进一步诊断。经过眼底科秦小林主任团队一系列精密的眼底检查,隐藏在“玻璃体积血之下的真凶”终于浮出水面: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同时,检查还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他的右眼存在“周围性视网膜变性”,即视网膜周边区域出现了薄弱和变性的区域,如同墙壁出现了“裂缝”,极易发展成新的裂孔和网脱。

“他来的时候左眼视力其实还不错,说明视网膜脱离还没有波及到最关键的黄斑区。”秦小林主任解释,黄斑是负责中心视力和精细视觉的核心区域,一旦黄斑区发生脱离,即使手术成功复位,视力也很难恢复到理想状态。卢大爷的“相对及时”,为术后视力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精准施治、未雨绸缪:一台手术守护双眼光明
病情明确后,手术刻不容缓。由秦小林主任主刀,为卢大爷的“左眼”实施了“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病损激光凝固术+玻璃体硅油填充术”这一套复杂的眼底手术组合拳。

术后,卢大爷的左眼视力获得了显著提升,生活恢复了往日的清晰。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同时对右眼的变性区进行了预防性激光治疗。“这相当于对一堵已有裂缝迹象的墙提前进行了加固,极大地降低了右眼未来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秦小林主任表示。
专家深度解析:破除误区,构筑眼健康防线
1. 视网膜脱离:并非高度近视者的“专属”
秦小林主任特别指出,卢大爷的病例打破了一个常见误区。他并非高度近视患者,也无外伤史。“很多人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只有高度近视或者眼睛受过伤的人才会视网膜脱离。
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自然液化、后脱离,牵拉视网膜,同样可以导致裂孔和网脱。这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她强调,任何年龄段的成年人,一旦出现眼前突然大量黑影飘动、闪光感、视力下降、视物遮挡或变形等症状,无论有无近视,都应立即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详查。
2. 眼底是眼球的“底片”,定期检查是关键
如何理解眼底的重要性?秦小林主任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眼睛好比一台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是镜头,而视网膜就是感光的‘底片’。镜头坏了可以换,但‘底片’一旦损坏,修复极为困难,且会对成像质量(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她解释道,许多眼底疾病早期症状隐匿,通过普通的视力检查难以发现,必须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才能看清视网膜的全貌,及时发现裂孔、变性区等早期病变。
3. 抓住治疗的“黄金窗口”
回顾卢大爷的病例,秦小林主任深感“时机”的重要性。“如果他能在出现最初症状时,就通过精准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或许仅需一次门诊激光治疗即可解决问题,避免后续复杂的手术。所幸,他在网脱波及黄斑中心前接受了手术,并同时对右眼进行了预防,这个结果是令人鼓舞的。这正体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黄金准则。”
秦小林主任最后提醒广大公众:建议普通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健康检查。对于高度近视(超过600度)、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糖尿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群,应每半年甚至每季度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专门的眼底检查。守护光明,始于对细微症状的警觉和对定期检查的坚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