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到Deepseek惊艳亮相再到春晚宇树机器人的“惊鸿一舞”,近两年来,“杭州六小龙”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这6家企业以超强的创新能力与极快的研发速度不仅仅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领域的先锋力量,更成为“专精特新”向“新质领航”跃升的标杆样本。聚焦这6家企业从细分赛道“专精特新”到具备高成长性“新质领航”的破局原因分析不仅有利于加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解,还能为中国大量中小型企业摆脱发展困局、走出创新型发展路径提供范式借鉴。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生存形态
(一)“小巨人企业”的独特优势
2011年,“专精特新”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能够成为某些领域的“隐形冠军”。而在细分领域表现卓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佼佼者被称为“小巨人企业”,形象化表现了其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小巨人企业”的优势一是在于其营业“专注”为其带来极高的技术壁垒。“小巨人企业”通常深耕行业数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研发,从而掌握细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如成立于2010年的擎郎智能公司所生产的服务机器人在酒店、餐厅、医院等场景广泛应用,在机器人定位导航(如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技术)、运动控制、多机协同等领域获得近千项专利,是全球知名的具身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诸如此类的专精企业往往以锚定发展目标,打造科技上的专业壁垒从而使自身至少在区域市场内具有难以替代的竞争力。二是“小巨人企业”的市场需求稳定,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并且国家以及各层政府组织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更是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及发展空间,发展前景与发展环境相对乐观。截至2024年,“杭州六小龙”中已有四家企业被列入“小巨人企业”的名单,获得国家对于其技术研发上的认可。
(二)一体两面的“专注”所带来的风险
然而,专注于某一领域发展的企业在中长期发展上存在弊端。一是其抗风险能力弱。企业业务的高度集中使得企业命运与行业发展紧密捆绑,缺乏其他业务的风险对冲,易受不可抗的行业发展规律影响。同时企业资源(例如资金,人才人力,能源等)在特定行业的不断投入将增加“沉没成本”,使得其在技术快速变革的当下风险极高。二是企业规模扩张易有“瓶颈期”。“小巨人”企业或许在某一细分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然而该领域市场规模在总体市场中的占比限制了企业规模的继续扩大。而扩大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则又与其“专注”路径相悖,并且还将面临资源分配不均、不够,企业过度依赖已有路径的问题,难以成功转型。
“杭州六小龙”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可避免在各自主营业务内的“专注”该领域的深化发展。因此,如若要实现从“专精特新”到“新质领航”,成为相关领域领军企业,“杭州六小龙”必须解决技术与企业布局战略上双重突破的难题。
“新质领航”——“杭州六小龙”的破局之路
外部环境助力破局
1.依靠外界媒体的介入,趁势而起
杭州六小龙借助舆论新闻与主流媒体的海量宣传,强势占据人们的视野。在地方政府、企业、媒体以及社会所共同形成的矩阵传播下,杭州六小龙形成跨平台多层次的信息传播矩阵。例如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融合传统文化势能引发国人共鸣,并通过品牌跨界联名(如瑞幸咖啡、山西文旅)、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拓展游戏产品所能抵达的客户层。据统计,该游戏相关信息全网传播超过1048万篇次,互动量更是超过7500万,在社会层面达到“破圈”的效果,极大提升产品知名度。“杭州六小龙”以现代媒体作为载体,融合多种传媒手段,为公司造势,从而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有利资源。
2.背靠城市资源,绑定城市名片
企业的创新能力依赖于区域创新系统,这可以从地理空间维度上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诸如制度、文化、基础设施等有利创新条件。一是借助城市的人力资源,为人才提供“试错”成本。杭州拥有成熟的知识应用与开发、知识生成与扩散两个子系统。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企业注入新鲜的人才活力,同时与上海、江苏形成的三角区域内部人才互通,企业能够吸引江浙沪名校毕业生前来应聘。杭州政府还开展一系列高层次人才精细化的引入政策,如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地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招引人才,设立了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7个海外联络点。与此同时,杭州良好的创新产业土壤反作用于人才吸纳。充满活力的创业就业环境提供给年轻人的试错机会是就业者在生活成本考虑外的重要参考指标,能够承担起职业成长多元性与难预估性的风险。二是借助城市的发展历史与产业基础。杭州拥有深厚的民营企业数字生态基础。例如阿里巴巴、网易等企业巨头需要通过依靠自身来发展,不仅培养了大量精通网络、AI技术的人才,带来“人才溢出”,还在当地发展出成熟的产业链,使杭州成为了资本集中地,也为“杭州六小龙”提供一定的产业基础支撑。
3.适应逆全球化带来的市场导向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生发出两个现象。一是企业的供应链趋于本地化,文化自信的形成使得中国市场对于本土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本土企业在国内区域市场的竞争力提升,获得较之前更多的资源投入以及产品输出。其在初始阶段不够成熟的产品性能和生产链也能获得更多的包容,使其取得更多市场机会,发挥小型企业的灵活性优势。二是技术封锁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自主研发。由于欧美对于中方的技术封锁使得中国政府以及企业自身更为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强调“自给自足”。如强脑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仿生手、轻凌仿生腿等产品,打破美国 Neuralink 的技术垄断,宇树科技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突破日本哈默纳科(Harmonic Drive)、德国纳博特斯克(Nabtesco)的技术封锁。由此可见,“杭州六小龙”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突破了原有发展思路。
内部技术突破是破局关键
如果说外部环境为“杭州六小龙”提供了软条件支持,那么企业内部在研发上的突破才是其关键核心技术上破局的关键所在。
1.开展非对称性竞争,错位匹配企业优势
“杭州六小龙”摒弃传统企业在资金、规模、技术参数等同质化维度上的竞争,而是强调非同质化和需求精准匹配。例如与主流大语言模型追求参数提升计算力不同的是,深度思考公司将产品性能提升放在了加强推理能力,通过拆解问题、知识整合、混合训练等步骤使其形成链式思考上。就如大多数学生更期望在参考答案中看到的是解题过程而非答案一样,对于向AI发问的求学者来说,能够看到完整的推理链比答案更有价值。deepseek这一特性有助于使用者的逻辑思维培养,极大冲击了当下的AI市场。其次,深度求索以混合专家(MoE)架构重构大模型研发范式,其通过无辅助损失负载均衡策略实现训练零中断,成本较同时期规模模型降低42.5%,在成本上做到了对市面上其他竞争产品的降维打击,极大提升己方优势。同时,深度求索坚持开源策略,将V3模型向全球开发者开放,与同期ChatGPT在用户广度上形成比较,扩大了知名度。
2.持续性技术研发,形成“专利”壁垒
唯有长期不停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始终占据“技术高地”,保持自身优势。“杭州六小龙”通过校企合作、高薪竞争等方式广泛吸纳人才,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新技术。云深处科技2017年起研发投入占比持续超50%,强脑科技以660余项脑机接口专利构建护城河,“杭州六小龙”不仅砌起了独属于自己的“专利壁垒”,有效预防同行竞争者的恶意打击与侵权,还能占据行业主导权,一定程度上干涉行业标准规则制定。与此同时,专利资产成为杭州六小龙估值、融资以及专利这类“轻资产”交易的筹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关键保障。由此,在不间断的科技投入与研发下,杭州六小龙实现了其专利在防御、进攻与交易三个维度的价值。
3.“破坏性创新”打造专属市场。
“杭州六小龙”在创新上同时结合了垂直性突破与水平性突破。在垂直性突破上,“杭州六小龙”以技术为突破口,用户需求为动力,破坏原有市场关系,以强硬姿态重建新市场。一是深耕技术研发,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云深处科技的配电房巡检机器人在研究上专注于电网这一垂直场景。该机器人不是“单机单点”地完成某些精细动作,而是运用先进的高精度螺丝松动检测技术,能够完成基础的巡检动作,连贯进行识别仪表、采集数据、自主充电等全流程作业,满足现实场景的持续性需求,已在浙工换流站实现1000+小时无故障运行。二是凭借自身优势重建新型市场。游戏科学凭借《黑神话:悟空》重新定义国产3A游戏标准,首日Steam并发玩家突破200万,海外媒体评价其 “东方美学与技术实力的双重突破”。该游戏通过自研渲染管线和 AI 智能场景生成技术,在RTX4090显卡上实现4K光追与DLSS 4.0的双重突破,重构了游戏开发的技术门槛与用户体验,体现破坏性创新的重构过程。在水平性突破上,企业整合多种技术或创新应用场景,实现了技术的横向拓展和融合,从而扩大产品涵盖范围,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一是企业通过采取多路径研发的手段,综合利用多领域发展成果,实现跨界交叉。如融合神经科学、仿生学、大数据、云计算、实时渲染等领域的灵感与技术,同时注重将世界前沿技术运用在自身生产的先进硬件载体上(如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强脑科技的仿生肢),从而完成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的深度交互。二是通过扩大开发新应用场景来完善产品功能。“杭州六小龙”通过关注技术所带来的实际应用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体验革新等方面,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例如宇树科技推出的消费级机器狗,在诞生之初用于家庭陪伴,但现今不仅被开发可用于打乒乓球、做家务,还能辅助医疗康复、物流分拣等工作任务,目前已实现销售超2.3万台。“杭州六小龙”绘制了企业由0到1,由1到N的发展路径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