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泉今日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 “智能投研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 “市场情绪因子量化” 这一行业难题。据了解,该实验室是上海理泉在产学研领域的首次布局,也是复旦大学今年与私募机构合作的首个量化投研项目,契合上海建设 “全球科创中心” 的政策导向,目前已被纳入复旦大学 “金融科技创新专项计划”,获得校方 50 万元研发补贴。
“情绪是影响 A 股短期定价的关键变量,但长期以来,‘情绪’因难以量化,一直被排除在传统量化模型之外。” 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磊(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金融科技)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传统量化策略主要依赖财务数据、价格数据等 “硬指标”,但 A 股市场中,政策舆情、投资者情绪等 “软因素” 对股价的影响往往更直接(如某政策传闻可能导致个股单日涨跌幅超 10%)。此次合作,双方将整合上海理泉的 10 年历史交易数据(涵盖 5000 余只个股的日线数据、舆情数据)与复旦大学的 NLP 技术,构建包含 120 个情绪维度的量化模型 —— 从 “政策情绪(如政策利好 / 利空)”“市场情绪(如散户乐观 / 悲观)”“公司情绪(如业绩预告正面 / 负面)” 三个层面,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可计算的情绪因子(取值范围 - 1 至 1,负值代表负面情绪,正值代表正面情绪)。
目前,实验室已完成第一阶段研发工作:基于 2023-2024 年的历史数据,模型对 “政策利好预期” 的识别准确率达 85%,对 “业绩爆雷风险” 的预警准确率达 82%。8 月中旬,实验室通过模型监测到某消费龙头股的 “负面情绪因子” 从 0.2 骤降至 - 0.8(源于市场传闻其产品质量问题),随即向上海理泉投研团队发出风险预警,团队及时将该个股从持仓中剔除,规避了后续 5% 的净值回撤。张磊教授介绍,下一阶段实验室将重点优化模型的 “实时性”—— 当前情绪因子更新周期为 1 小时,计划 12 月底前缩短至 10 分钟,进一步提升对短期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
合作还将推动人才培养与储备落地。实验室计划每年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经济学院选拔 5 名硕士研究生参与投研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情绪因子标注、模型回测、策略优化等,实习周期 6 个月。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者(考核指标包括模型优化贡献度、策略回测收益等),可直接获得上海理泉的全职 offer,年薪起步 25 万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并享受 “导师制” 培养(由宋小龙或投研总监王晨担任导师)。首批实习生于 10 月 8 日入职,将参与 “科技行业情绪因子优化” 项目。
宋小龙表示,产学研融合是私募突破投研瓶颈的关键路径:“私募的优势在实战,但技术研发、理论创新需要高校的支持;高校的优势在技术,但需要真实的市场数据验证成果。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室,既攻克行业难题,又为公司培养量化人才,打造‘研发 - 应用 - 人才’的闭环。” 目前,该合作已获得上海市科委关注,相关研发项目有望纳入 2026 年 “上海金融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 申报范围,若获批可再获得 100 万元研发补贴。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