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到来之际,中医药的价值正被全球以新的眼光审视。其兴起并非偶然,核心在于“整体观”与“系统调节”的独特理念,恰好弥补了现代医学在应对复杂疾病时的局限。这一点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尤为凸显。中医药并非单点出击,而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握指成拳”之力,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守护。
心血管疾病的本质与微血管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作为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最后一公里”,微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心、脑、肾等核心脏器的健康状态。微血管病变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也是国际医学界长期面临的临床难题。在这一世界性难题面前,中医药的脉络学说提供了独特的解题思路。吴以岭院士团队系统构建的脉络学说,其核心“营卫理论”揭示了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该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孙络-微血管”是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为攻克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进一步提出了 “治本病,防未病” 的系统性干预策略,即“防上游因素、治当前病变、控下游传变”。围绕心血管事件链的全过程,不仅阐明了通络药物的作用机制,更遵循国际标准完成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融合古今智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高危因素聚集期,在生活方式干预加服津力达颗粒,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41%,并调节多项代谢异常指标,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从源头减少疾病发生风险,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阶段,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缩小斑块体积、降低斑块破裂风险,从而降低心梗、脑梗发生风险。
当疾病发展至心梗阶段,在常规西药治疗及血运重建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降低再次心梗发生风险74%,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心律失常阶段,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的独特优势,其能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且安全性良好,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面对终末期的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则多靶点干预,可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22%,分别显著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心血管死亡风险17%,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医学》。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验证了通络药物的临床价值,更彰显了中医药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中的现实意义。随着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中医药正以前所未有的科学姿态走向世界。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将成为跨越国界、惠及全球的健康解决方案,为人类战胜复杂疾病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在新时期焕发生命力。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