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嘉宾】天驼户外创始人
【采访媒体】户外生活家
【采访时间】2025年秋冬新品发布后
户外生活家: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采访。天驼户外作为入门级户外市场的新锐品牌,上线不久就凭借“高性价比”和“神话IP”引发关注,想先问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进入户外赛道,而且偏偏聚焦“入门级”这个细分领域?
天驼户外创始人:其实最初是“自己的遗憾”加“别人的困境”促成的。我本身玩户外十年,早期跟着资深玩家买装备,后来发现身边很多想尝试的人,第一步就被价格拦住了——比如三年前在黄山,碰到一个学生妹盯着几百块的冲锋衣犹豫半天,最后穿普通外套进山,结果下雨浑身湿透,下山时说“再也不玩户外了”。这句话特别戳我,当时就想:户外不该是“有钱人的游戏”,也不该是“专业玩家的专属”。
后来调研市场发现,行业里要么是主打“极限性能”的专业品牌,动辄几千块,功能冗余到普通玩家用不上;要么是几十块的“一次性装备”,防水、防滑都不达标,反而给新手留下“户外危险”的坏印象。中间这块“想玩、但不想花冤枉钱”的空白,就是我们要做的事——让普通人花小钱,也能拿到“够用、耐用”的装备,把“想走出去”的念头,变成“能走出去”的行动。
户外生活家:很实在的初心!我们注意到品牌名“天驼”和slogan“守护热爱”都带着浓厚的神话色彩,您是怎么想到用“上古天驼神兽”作为品牌灵魂的?这个神话IP和“入门级户外”的定位,到底有什么深层关联?
天驼户外创始人:说起来是个“偶然的惊喜”。当初确定“做入门级户外”后,我纠结了半年品牌名——想找一个既能体现“守护”“普惠”,又有记忆点的符号,直到收拾老家旧物,翻到老辈人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集,里面写“昆仑有兽,身似鹿,背负山,行于云,护人赴野”,一下子就击中我了。
后来我翻了更多民间传说,把天驼的形象拼完整:它不是那种呼风唤雨的“猛神兽”,而是“用脊背铺路”的守护者——驮走阻碍人间与山野的大山,给追蝶的孩子、砍柴的樵夫、探幽的旅人都留一条坦途。这和我们的品牌逻辑简直一模一样:神话里的天驼“驮山开路”,我们的品牌就“驮走高价壁垒”;神话里它“无差别守护”,我们就“不搞品牌溢价,只保核心功能”。比如这次秋冬新品里的“护锋”冲锋衣,15000mm防水性够应对日常徒步的雨天,可拆卸抓绒内胆适配5-15℃的温度,定价却只要200多——就像天驼不会因为你是新手就“敷衍”,我们也不会因为价格低就“减配”。
户外生活家:原来神话不是“噱头”,而是品牌的“精神模板”!那在实际做产品时,您是怎么把“天驼守护”的理念落地的?比如新品里的徒步鞋,哪些细节能体现这种理念?
天驼户外创始人:核心就是“砍掉所有不实用的成本”,把钱花在“用户真的需要”的地方。比如“稳途”徒步鞋,我们没做复杂的鞋面设计,而是把成本砸在鞋底——3mm深纹防滑橡胶,模拟天驼的厚蹄,在砂石路、湿滑路面的抓地力,比同价位产品强30%;鞋垫加了足弓支撑,新手走十几公里也不会累,定价却只要199元。
户外生活家:现在入门级户外市场也有不少品牌在打“性价比”,天驼的差异化除了“神话IP”,还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毕竟“低价”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天驼户外创始人:我们的“性价比”不是“偷工减料的便宜”,而是“功能精准的实在”,这背后是“对新手需求的吃透”。比如我们团队里有一半是“资深新手”——不是玩了十年的老玩家,而是刚接触户外1-2年的人,他们最清楚“哪些功能没用,哪些地方会踩坑”。
比如做冲锋衣时,有人提“新手不会叠内胆”,我们就把可拆卸内胆的拉链改成“侧开式”,单手就能操作;做徒步鞋时,有人说“新手容易磨脚”,我们就把鞋头的弧度调大,加了2mm的加厚鞋垫——这些细节不是靠“堆技术”,而是靠“懂新手”。再加上“神话IP”带来的情感共鸣,用户买的不只是一件冲锋衣,更是“天驼守护热爱”的信念,这种“功能+情感”的双重价值,是单纯拼价格的品牌比不了的。
户外生活家:最后想问问未来的规划,天驼会不会考虑拓展品类,比如做帐篷、背包?或者往“中高端”方向走?
天驼户外创始人:短期不会碰帐篷、背包这些品类,还是先把“徒步、轻户外”的核心装备做透——比如下一步会优化冲锋衣的透气性,针对南方秋冬的“湿冷”做面料升级,价格依然控制在200-300元区间。至于“中高端”,暂时没这个打算,我们的定位一直是“入门级的铺路者”,不是“往上走”,而是“往宽走”——比如联合近郊的徒步路线、露营地做“天驼踪迹”体验活动,让新手拿着我们的装备,能直接找到“安全、好玩”的户外路线,真正实现“从装备到场景”的全链路守护。
就像神话里的天驼,从没想过“成为昆仑山上的神兽”,只想着“帮更多人走进山野”——我们也一样,不追求做“行业大牌”,只希望提到“入门户外”,大家会说“天驼靠谱,不贵,能放心用”。
户外生活家:非常真诚的分享!相信这种“以用户为核心、以神话为魂”的坚持,会让天驼成为更多新手的“第一套户外装备”。再次感谢您!
天驼户外创始人:谢谢,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天驼,走进自然,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