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动不动就揉眼睛——有的是困了揉,有的是玩着玩着突然揉,甚至揉得眼睛发红还停不下来。其实揉眼睛不是“坏习惯”,更可能是在“表达不适”,先分清原因才好解决!
一、孩子揉眼睛,大概率是这5个原因
1. 生理需求:困了、累了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宝宝还不会说“我困了”,就会通过揉眼睛传递信号——比如揉完打哈欠、眼神发直,说明该哄睡了;长时间看绘本、玩玩具后揉眼,是眼睛累了想“休息”。
2. 眼睛里“进东西”了
灰尘、睫毛、毛绒玩具的小纤维,甚至喂奶时溅到的奶渍,都可能掉进宝宝眼里。异物刺激眼球,娃会本能揉眼想“弄出来”,通常还会伴随眨眼、眯眼。
3. 过敏“找上门”
春秋季花粉多、家里有螨虫,或者宝宝接触了宠物毛发,都可能引发眼部过敏。除了揉眼,还会有眼睛发红、流清水样眼泪、鼻子痒打喷嚏的表现。
4. 眼部有“小毛病”
如果娃揉眼频繁,还伴随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比如黄色眼屎)、怕光,可能是得了结膜炎、麦粒肿(针眼),或者有倒睫(睫毛倒戳眼睛),需要及时看医生。
5. “探索世界”的小习惯
小月龄宝宝(3-6个月)会通过“触摸”认识身体,偶尔揉眼睛是在“探索自己的脸”,一般揉得轻、不频繁,也没有红肿,家长不用太担心。
*图片为AI生成
二、别忽视!频繁揉眼可能有3个危害
1. 加重眼部不适
如果眼睛里有异物,揉眼会让异物划伤角膜(眼球表面的“透明膜”),反而更疼;如果是过敏或炎症,揉眼会把手上的细菌带到眼睛里,让症状更严重。
2. 影响视力发育
宝宝的眼球还在发育,长期用力揉眼可能压迫眼球,尤其有高度远视、散光的宝宝,可能加重屈光不正,影响视力发育。
3. 养成“恶性循环”
如果娃因为“无聊”或“寻求安慰”养成揉眼习惯,即使没有不适也会揉,时间久了可能导致眼睑松弛、眼皮发红,甚至引发慢性结膜炎。
*图片为AI生成
三、娃揉眼时,正确处理分3步走
1. 先“阻止”,但别硬拽
看到娃揉眼,先轻轻握住他的手,用玩具、绘本转移注意力,别大声呵斥——硬拽可能让娃更抗拒,反而偷偷揉。
2. 根据原因“对症解决”
- 若是“困了累了”:立刻停止当前活动,带娃到安静的环境哄睡,避免继续用眼;
- 若是“进异物”:让娃轻轻闭眼,用干净的棉签蘸温水,从眼内角向外轻轻擦拭,或让娃眨眼,利用眼泪把异物冲出来(别用手直接抠!);
- 若是“过敏”:及时清理家里的灰尘、螨虫,避免娃接触过敏原,严重时遵医嘱用儿童专用抗过敏眼药水;
- 若是“眼部疾病”:别自行用药,尽快带娃去儿科或眼科,让医生判断是结膜炎还是倒睫,再针对性治疗。
3. 日常做好“预防”
- 勤给娃洗手,尤其是外出回家后,减少手上的细菌;
- 定期清洁宝宝的玩具、被褥,避免螨虫、灰尘滋生;
- 控制娃的用眼时间:3岁内宝宝每次看屏幕不超过10分钟,看绘本、玩精细玩具不超过20分钟,避免眼睛疲劳。
*图片为AI生成
总之,孩子揉睛不是“调皮”,而是在“求救”或“表达需求”。家长别只说“不许揉”,先观察、找原因,才能真正帮孩子保护好“小眼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