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芳飞 中广深品牌战略创始人 "理由驱动战略"提出者
当众多企业仍热衷于寻找"超级符号"、试图通过视觉冲击抢占市场时,西贝等案例引发的行业反思已指向一个更深层的困境:为何依靠强势营销声名鹊起的品牌,往往难以摆脱"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周期?为何庞大的流量声势,最终未能转化为深厚的品牌资产?
问题的核心在于,企业过度专注外部传播技巧,却疏于构筑内在价值根基。真正的企业稳固发展、品牌建设与战略转型,第一步绝非急于寻找传播符号,而是必须回归本源,确立自身存在的"超级理由"——你因何存在?用户为何选你?根本区别何在?
成功者的陷阱,在于"面子"掩盖了"里子"。西贝曾凭借鲜明的视觉符号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崛起,但这背后的隐患也逐渐显现。
首先,价值承诺与顾客体验之间出现裂痕。"好吃"的战略口号遭遇消费者对"价高量少"的质疑时,企业未能从根源上重塑价值,反而在定价与成本间反复摇摆,动摇了品牌的信任根基。其次,规模野心凌驾于核心价值之上。"万店梦想"本身无可指摘,但当它成为企业唯一的目标时,反而模糊了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让品牌沦为"空心巨人"。最后,对传播的过度依赖掩盖了产品的不足。持续的媒体曝光可以维持品牌的"面子",但如果产品力、体验感等"里子"没有同步提升,高调的宣传只会加速透支品牌信用。西贝的案例警示我们:没有"超级理由"作为根基,规模会成为负担,声量反而成为陷阱。
那么,什么才是支撑企业安身立命的"硬骨头"?答案是"超级理由"。它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独特价值,是支撑企业持续增长的"骨架"。它不仅是品牌口号,更是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驱动力。
具体而言,它是战略的"脊梁"——在面对短期诱惑与市场压力时,为企业提供清晰的决策准则,赋予企业拒绝机会主义的骨气,避免在浪潮中迷失方向。它也是创新的"关节"——确保所有产品研发与服务升级都围绕同一核心协同发力,方向一致、力量集中。它更是组织的"骨髓"——当企业全员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理解并信仰"超级理由"时,组织会像健康的骨髓一样,源源不断地生发出凝聚力、创造力与执行力。
相比之下,"超级符号"等高效的传播方法,可被视为企业重要的"外在技法"。然而,任何"术"的发挥,都离不开"道"的统领。
这个"道",就是企业的"超级理由"。唯有以坚实的"超级理由"为根本,外在的传播技法才能行之久远,否则难免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中国企业正集体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企业增长的核心逻辑必须实现从由外而内的"营销驱动",转向由内而外的"理由驱动"。
企业家需要带领团队深入叩问:我们究竟为何存在?我们为顾客和社会解决的独特问题是什么?我们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什么?答案,就是企业的"超级理由"。在此基础上,产品研发、服务设计、渠道建设、人才选拔乃至传播推广,都应当成为演绎和强化这一理由的连续动作。唯有先筑牢内在的"里子",才能拥有真正强大的"面子"。
西贝的案例是中国商业进化的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忽视内在价值的建设,任何外在的辉煌都难以持久。
在不确定的时代,企业最确定的投资就是找到并坚守自己的"超级理由"。它不仅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护身符",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通行证"。
毕竟,所有伟大的企业,其成功的表象是赢得了市场,但其根本的胜利,在于它们从一开始就确立并终其一生践行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超级理由"。
这个理由,是先于营销、高于战略的价值原点,它自然生发出企业的使命、愿景与价值主张,是所有行动合法性的唯一源泉,是企业不可战胜的真正基石。
作者 | 余芳飞 中广深品牌战略创始人 "理由驱动战略"提出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