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联 ERM 用工风险管理方法的核心逻辑,是 “先懂规矩(学法规)、再找问题(识风险)、后解难题(管风险)、最终求共赢(促和谐)”—— 不是单纯 “防风险”,而是通过合规管理减少企业与员工的双向伤害,实现 “降低用工风险、促进用工和谐” 的用工目标。
一、方法核心方向:明确 “为何管” 与 “靠什么管”
标联 ERM 用工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始终围绕两个核心,避免管理偏离本质:
1. 核心目的:不止是 “降低用工成本、减少劳动纠纷”,更关键是 “促进用工和谐”—— 因法规不懂、流程遗漏(如未告知考勤规则、漏缴社保)引发的风险,不仅会让企业面临赔偿、罚款,更会伤害员工信任(如员工因欠薪对企业失望离职),最终导致 “企业留不住人、员工权益受损” 的双输局面。因此,所有风险管理动作都以 “减少双方伤害、实现共赢” 为最终目标。
2. 根本依据:“法规是底线,不懂法规无风险管理”—— 若连《劳动合同法》“未签劳动合同超 30 天付双倍工资”、《社会保险法》“社保需足额缴纳” 等底线要求都不清楚,就无法识别 “哪些是不可接受风险”(如违法辞退绝对不可碰)、“哪些是可优化风险”(如偶尔考勤异常),后续管理也会变成 “无的放矢”。因此,学法规是所有动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二、方法落地流程:“学 - 识 - 管 - 促” 四步闭环
第一步:学法规 —— 摸清 “风险红线”,明确 “不可为”
核心是 “搞懂法规底线,知道哪些行为绝对会引发风险”,避免 “无知者无畏”:
• 重点学习《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核心法规,明确 “法定权益”(如员工法定加班费标准、社保缴纳义务)和 “企业禁区”(如不得拖欠工资、不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结合行业特性补充地方规定(如部分城市的高温补贴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确保法规学习无死角,为后续识别风险打牢基础。
第二步:识风险 —— 对照法规,找全用工全流程 “隐患”
核心是 “从法规要求反推风险点”,沿员工 “入职 - 在职 - 离职” 全周期梳理,确保不遗漏:
• 入职环节:画像、薪酬确认、背调等;如未核查《离职证明》(违反 “不得招用未解除劳动关系员工” 要求,易被原单位追责)、漏签劳动合同(超 30 天即触法规红线);
• 在职环节:考核、制度、如:加班费未按 1.5-3 倍计算(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社保按最低基数缴纳(未足额,面临补缴 + 处罚);
• 离职环节:离职确认、离职合同,如:未结清工资(法定要求离职当天结清,拖欠即违法)、未签《离职交接确认单》(员工后续可能主张 “未交接导致损失”)。
第三步:管风险 —— 用五大策略(含英文),精准解决风险
核心是 “对症选方法,既合规又护和谐”,避免因过度管控引发员工不满:
1. 规避(Avoidance):对 “触碰法规底线的不可接受风险”,从源头消除。例:入职当天必须签劳动合同,未签不上岗,杜绝 “双倍工资” 风险,既合规又避免员工后续因 “没合同没安全感” 离职;明确人才画像和考核要求;做好入职背调、做好离职确认等;
2. 转移(Transfer):对 “可分担的中高风险”,转嫁第三方减少双方压力。例:临时促销岗用劳务派遣,由派遣公司管合同、缴社保,企业不用担 “长期用工责任”,员工也能享受法定权益;
3. 降低(Mitigation):对 “可优化的中风险”,用流程减少纠纷。例:加班费走 “申请 - 审批 - 月度确认” 流程,员工每月签字确认,避免 “离职时突然主张欠薪”,既保护企业又让员工放心;
4. 接受(Acceptance):对 “不违法规、影响小的低风险”,包容处理护和谐。例:员工每月 1 次因堵车迟到 10 分钟,仅口头提醒不罚款,避免因小事让员工觉得 “企业没温度”;
5. 分担(Sharing):对 “需双方配合的风险”,双向制约实现共赢。例:核心岗签《竞业限制协议》,员工离职后获补偿金,企业避免商业秘密泄露,既保护企业利益又保障员工收入。
第四步:促和谐 —— 复盘优化,让风险管理持续服务 “共赢”
核心是 “定期回顾,看风险管控是否兼顾企业与员工利益”:
• 定期调研员工对用工流程的满意度(如 “是否觉得加班费计算透明”“离职交接是否顺畅”);
• 根据法规更新、员工反馈优化策略(如地方社保基数调整后,及时更新缴纳标准),让风险管理始终围绕 “企业合规降本、员工权益有保障” 的和谐目标推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