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指导,四川省二木文斋青梧诗社联合中华志愿者协会四川树元支队子赫爱心团队,发起并主办的“诗意暖凉山”慈善诗歌征稿活动,于今日正式落下帷幕。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叶树元老师作为中华志愿者协会四川树元支队的代表出面助力,这位深耕公益助学近30年的“爱心侠客”,曾行走于川、滇、黔等多地贫困山区,直接或间接资助20多个少数民族的300多个孩子,用一生践行“给孩子们平等抗争命运的机会”的承诺,其精神为活动注入了深厚的公益底蕴。
中华志愿者协会四川树元支队子赫爱心团队作为联合主办方,正是在叶树元老师的关心帮助下踏上公益助学征途。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团队累计资助凉山州、北川县等地困境学生975名,发放助学金570万余元,捐赠物资100万余元,其中146名受助学生成功考入大学,其“精准帮扶、长期陪伴”的实践,为本次活动的爱心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活动自2025年8月1日启动,至9月28日截稿,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成功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暖流。我们旨在以中华最美的语言,践行最朴素的慈善初心,为四川凉山地区的孩子们送去融融暖意。
诗情化行动,爱心暖凉山。在征稿期间,活动的慈善精神已提前转化为切实的援助。截至目前,活动已通过爱心通道接收并落实了首批定向捐助,累计接收善款五千零六十元整,以及衣物五箱、学习用品两箱。在众多爱心捐助者中,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吕阳工程师的善举尤为令人动容,为整个活动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这位深耕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十余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不仅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捐赠了善款中的主要部分,更亲力亲为,精心筹措了多箱品质优良的御寒衣物。
吕阳工程师饱含深情地说:“当‘诗意暖凉山’这个主题映入眼帘时,我想到的不仅是诗词的风雅,更是凉山孩子们在寒冬中可能冻红的小脸与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我的力量虽微薄,但希望能如一束光,真正为他们带去一丝温暖,让‘诗意’二字,落在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里。”从2008年入职以来,吕阳工程师先后在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传动控制、变流器平台研发等多个核心岗位任职,曾担任宁波中车时代副总经理,现于技术管理部履职,其在专业领域的严谨与坚守,更让这份跨界公益的热忱显得尤为真挚。这份超越物质捐赠本身的深切关怀与身体力行,完美诠释了本次活动的初心,为所有参与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同样衷心感谢彭祥光、张乐友、谢唐静、柳菂、刘杰文、李启、邹娟、张博、张学华等每一位爱心人士的慷慨捐助。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善意,为本次活动的“诗意”晕染出最温暖的底色。
本次活动以“诗意暖凉山”为主题,号召广大诗词爱好者将目光投向那片雄奇而需要关怀的土地。征稿启事一经发布,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响应。截至收稿,共收到海内外投稿作品逾百首。投稿者共同执起诗笔,将对于凉山的风物印象、人文关怀与美好祝愿,凝练成一行行饱含深情的诗句。
活动总负责人张乐友动情地表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发起这次活动,就是希望让流传千年的诗词,在今天焕发出新的、温暖的生命力。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在征稿之初,我们就已经收到了来自各界爱心人士的实质性帮助。这证明‘诗意暖凉山’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场已经发生的、诗情与行动并进的爱心接力。”
“诗意暖凉山”慈善诗歌征稿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公益一次富有创意的完美融合。从叶树元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深山守望,到子赫爱心团队的精准帮扶,再到吕阳工程师等爱心人士的真诚参与,它证明了诗词不仅是书房里的风雅,更可以成为照进现实的力量,用最美的中国语言,践行我们最朴素的慈善初心。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刘杰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