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红星闪耀”实践团队以上海红色资源为依托,采用“线上预习+线下研学”模式,于2025年8月20日至24日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2025年8月20日,台风天气迫使线下计划调整,团队迅速转为“云端学史”,以“淞沪抗战历史深度解读”为主题,用“小组分工+集体研讨”推进学习。
团队按成员特长分为三组:“历史背景组”梳理1932年“一·二八”、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时代背景与军事力量对比,用时间轴呈现战役脉络;“英雄事迹组”挖掘谢晋元、“八百壮士”等人物的战斗细节,结合老兵回忆录与民间故事,让英雄形象更鲜活;“战役影响组”结合史料与研究成果,分析战役对全国抗战局势的推动作用。
各小组经4小时整理后,以“微团课”线上分享。分享结束后,团队围绕“红色精神与青年担当”研讨,成员结合通用航空专业,提出要将“不畏艰难、勇担使命”的抗战精神融入学习,为航空事业发展蓄力。此次线上研学不仅夯实了历史知识基础,更让红色精神成为激励成长的动力。
8月24日,上海红色场馆恢复开放,团队前往上海解放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与宝山烈士陵园,在实地探访中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在上海解放纪念馆,团队重点参观“战上海”展区。“战役展开”区的场景还原与实物陈列,让成员仿佛置身1949年的战斗现场——“月浦攻坚战”展区的旧步枪、弹孔头盔,“不占民房睡马路”展区中战士蜷缩墙角的画面,直观展现了解放军的严明纪律。
“英雄事迹墙”前,成员聆听22岁的刘仁保烈士掩护战友牺牲的故事,深刻体会年轻生命的家国担当。“上海新生”展区通过数据与影像,呈现解放后上海在经济、民生上的快速恢复,让成员真切认识到“人民至上”是党奋斗的根本信仰。
宝山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团队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前肃立默哀,依次敬献白菊。在烈士纪念馆,成员了解到1700余名烈士的事迹:淞沪抗战时期,28岁的姚子青营长率全营500余人坚守宝山县城,最终全部壮烈牺牲;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牺牲的无名英雄。
“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热血故事,我们要接过先烈的接力棒。”讲解员的发言让我们更坚定了传承英雄精神的决心。
淞沪抗战纪念馆内,“血沃淞沪”展区的油画《八百壮士守四行》、十九路军迫击炮、日军弹片等实物,全面展现两次淞沪抗战的惨烈。多媒体装置中,“八百壮士”“宁可战死,绝不投降”的录音让成员热血沸腾。
“英雄壮歌”展区里,谢晋元团长率部坚守四行仓库的事迹令人动容——他们激战四昼夜击退日军,掩护主力撤退,后来上海以“晋元路”“晋元中学”纪念他。参观后,成员交流表示,要将“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气节融入专业学习,未来守护祖国蓝天。
此次双线研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尝试,成员不仅系统掌握了淞沪抗战、上海解放的历史知识,更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爱国主义”“人民至上”的红色精神内核。
知识层面,团队构建了完整的上海红色历史体系,弥补了课堂学习的碎片化不足;精神层面,先烈事迹带来深刻震撼,成为成员成长的精神动力。更重要的是,成员明确了“青年担当”——作为通用航空专业学生,要以严谨态度练飞行本领,以创新精神攻技术难关,用行动践行“赓续红色血脉”的誓言。
“红星闪耀”研学虽落幕,但红色传承永无止境。未来团队将继续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更多爱国教育活动,带动更多青年学红色历史、传红色精神,为国家复兴注入青春力量。(红星闪耀小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