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产教融合论坛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正式举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杨晓春、副秘书长翟东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邓志良,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宣海、上海市杉达学院党委书记李蔚,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张锡平,上海市金山区政府副区长潘恩华,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郑瑛,张堰镇副镇长李文等众位嘉宾代表,以及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赵斌、节卡机器人董事长李明洋领衔校企双方代表共同出席,见证这一产教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推杆启动
作为上海唯一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大学,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多年,已与245家优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余年超98%,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达100%,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衔接方面成果显著。节卡机器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产品服务于丰田汽车、施耐德、中国中车、立讯精密、星宇股份、东山精密、上汽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领域实力雄厚。
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四链衔接”战略的实践,也是校企整合优势资源、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探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术新会上详细解读了学院建设方案,明确学院将以“三个中心(人才培养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一个基地(生产性教学实践基地)”为核心,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我们将依托学院核心架构,聚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双师型队伍培育等关键需求,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培、实训共享,致力于打造产教协同育人共同体。”王术新表示。
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杨晓春、金山区政府副区长潘恩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邓志良、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Rav Lawana先后发表讲话,从产业实践、行业引导等视角为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发展建言献策。在产教融合论坛环节,节卡联合创始人言勇华为中侨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王兆卫授予“节卡学院 中侨分院”牌匾;中侨副校长吴酉芝为节卡副总裁杨卓颁发产业学院客座教授聘书,进一步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双方在师资共建领域的合作根基。
节卡机器人副总裁杨卓以“产教融合的观点分享与合作展望”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推动产业前沿需求融入,助力学生实现“在校即实训、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论坛演讲阶段,杨卓聚焦产教融合的观点分享与合作展望,表示节卡将全面开放技术资源与实践场景,推动产业需求融入教学全流程;中侨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朱晓霞围绕具身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展开分享,为技术与教育融合提供前瞻性思路。
未来,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将以此次揭牌为起点,持续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区域智能制造人才培育的新引擎、技术应用与转化的新高地,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节卡方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