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俊寿走访恒修堂,就“三医联动”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
当传统中医药产业面临标准化难、质量追溯难、监管效率低等固有挑战,恒修堂药业有限公司以其前瞻性的数字化布局,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破局的“中国答案”,成为了“三医联动”改革图景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鲜活样本。
“医药”之基:从“经验制造”到“数据智造”的自我革新
“三医联动”改革,首先要求“医药”端自身的强大与可靠。数字化转型,是恒修堂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路径。面对中药饮片行业“散、乱、小”的传统困境,恒修堂并没有选择修修补补,而是斥资3亿元,从源头构建了一座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的智能制造工厂。
在恒修堂,经验主义的“老师傅手艺”被精准的数据所量化。数控切药机、X射线异物检测机等先进设备,结合其首创的、适合传统饮片行业特点的离散组合型MES系统,将传统炮制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这套系统不仅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与无纸化,更核心的价值在于:保证了中药饮片品质的高度稳定。这意味着,每一批次的药品都能达到同样的、可量化的高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医药标准化的难题。
而其备受推崇的“一物一码,有身份证的品质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则构建了从道地药材到患者手中的完整信任链条。消费者只需扫码,就能了解一味药材从种植、加工到质检的全过程信息,这不仅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也为企业的品牌信誉建立了坚实的护城河。
“联动”之桥:用可信数据赋能“医疗”与“医保”
如果说自身的数字化是“练内功”,那么恒修堂的深远布局则在于,它正在构建一座链接“三医”的数据之桥。
对于“医疗”端,恒修堂提供的不再仅仅是药品,而是一份“数据完整、质量可靠”的承诺。当医生使用有“数字身份证”的中药饮片时,其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提升了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对于“医保”端,恒修堂的模式更具深意。
首先能降本增效,优化基金使用:数字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有助于从源头控制药品价格,为医保控费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可以数据透明,助力精准监管:其MES、ERP、溯源等系统,可以做到无障碍与各类外部系统(如LIMS、赋码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更关键的是,它可与药品智慧监管平台连接。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可以获取药品生产全链条的关键参数,实现从事后追溯到事前、事中监管的智慧管控模式转变。这种实时、高效的监管,能有效控制质量风险,确保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安全、有效的“刀刃”上,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
这正是对日前湖南省副省长王俊寿在调研中强调的“创新‘三医联动’信息化监管手段”最有力的企业实践回应。
“灯塔”之效:树立行业数字化转生的“长沙样本”
一家企业的突破,如果能为整个行业照亮前路,其价值便远超自身。恒修堂的数字化实践,正扮演着这样的“灯塔”角色。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故事,更成为了一个可供借鉴的鲜活“样本”。2023年,长沙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杰出代表,恒修堂不仅成功入选首批试点名单,更是首批34家完成数字化改造的企业之一。
恒修堂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通过顶层设计和持续投入,传统中药生产完全可以摆脱对经验的过度依赖,在保证药品质量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和效率的显著提升。这为其他企业,尤其是面临转型压力但又“望而却步”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积极的助力,起到了“看样学样”的引导作用,向全行业展示着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引领着中药饮片行业的现代化潮流,为“健康中国”贡献着强劲的“智造”力量。
如今的恒修堂,正以一个行业领跑者的姿态,继续深化着这场数字化“马拉松”。按照规划,企业将加大在信息化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生产从“数字化”向更高阶的“智能化”和“精准化”迈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