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滚,金黄遍野。在湖北京山石龙镇的国宝桥米种植基地,收割机轰鸣作响,于稻田中高效作业,勾勒出一幅现代农耕的丰收画卷。市场消费者、当地农户、直播达人及媒体代表齐聚田间,共同见证国宝桥米2025丰收节的盛大启幕,致敬传统农耕文化,分享丰收喜悦。
溯“甜”之旅:探寻“山泉水育好米”的自然密码
本次丰收节特别策划了溯“甜”体验路线,邀请粉丝探访国宝桥米的活水源头——京山石龙水库。京山地处大洪山南麓,丘陵起伏,泉眼遍布,水质清澈丰沛,赋予京山桥米“软糯适中、温润如玉、自然回甘”的独特品质。石龙水库不仅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源,也是稻田灌溉的核心水源之一。参与者漫步水库周边,感受群山环抱、水流清缓的自然环境,深切体会“好水育好米”的生态逻辑。
京山桥米生长周期中约80%时间需依水而生,其香甜奥秘正是源于天然山泉水。在生态农场体验环节,大家品尝了用新米烹煮的米饭与粥品,直观感受其饱满软糯的口感。“以前总觉得米饭是餐桌配角,但国宝桥米确实不一样,空口吃都香甜,家里挑食的孩子也吃了满满一碗。”来自武汉的市民彭先生称赞道。
田间农事体验区,大人孩子纷纷手持镰刀,在农户指导下躬身割稻、体验打谷脱壳,亲身感受传统农耕的艰辛与乐趣。“孩子第一次见到水稻,还好奇为什么稻米是黄色的。亲手参与收割后,她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的体会。”市民李先生看着儿子在田间的笑脸,感慨这次体验意义非凡。稻田走秀、丰收寻宝、应季水果采摘、惊喜套圈等活动,也让此次丰收溯“甜”之旅形成丰富、趣味十足。
数字赋能:沉浸式直播打破时空界限,助力产销融合
本次丰收节深度融合数字化传播理念,以“线下+线上、消费+体验”一体化运营思维,系统化开展数字营销活动,活动当天通过多平台同步直播,打破地域限制,让万千网友“云参与”丰收盛况,并设置“沉浸式稻田体验”“溯源探秘”“桥米品鉴”和“优惠惊喜”四大核心板块,持续引流和互动。
直播间里,国宝桥米副总经理李健化身“首席推介官”生动讲解京山桥米的历史文化与品质特点,专业主播则现场演示新米烹饪技巧,展示稻田走秀、寻宝、手动收割等趣味活动,吸引大量线上用户互动围观,成功将传统农耕场景转化为具有传播力的数字内容。
直播不仅强化了品牌曝光与用户信任,还直接带动产品销售。直播间推出多款新米上市优惠,将线上关注转化为实际销量,新米预售订单环比增长50%。让丰收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与生产者。
科技兴农:数字化农田守护“苦尽甘来”的丰收哲学
国宝桥米总经理韩志刚在丰收庆典上表示:“在所有文化中,‘甜’象征着美好、幸福与慰藉。中国人历来秉持‘苦尽甘来’的生活哲学,而丰收节,正是对这份勤劳与坚持的礼赞,也是对美好生活最真切的回应。”这一理念的背后,是国宝桥米多年来以科技赋能农业、以智慧守护收成的扎实努力。
近年来,国宝桥米全面推进高标准数字化农田建设,逐步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引入土壤传感器、卫星遥感、虫情测报灯、无人机播种等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农业效率与产品品质,让农户收成更稳定,让消费者的餐桌更安心。
“我们不只是追求产量,更追求可控、可信、可持续的农产品品质,”国宝现代农业公司总经理吴铭表示,“我们正逐步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手中大米的生长环境、灌溉水源、施肥记录甚至采收时间。”
这一系列科技手段的落地,不仅显著提升了农业运营效率、降低了人力依赖,也使农产品品质更加稳定可控,真正让农民的收成更有保障,让“丰收的甜”既润泽消费者的餐桌,也回馈到每一位辛勤付出的生产者。未来,国宝桥米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动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智慧系统有机融合,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兴农所带来的安心、健康与美好。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