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沪深两市震荡,航天军工、半导体设备板块涨幅居前。截至10点13分,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SZ)涨1.13%,天孚通信涨4.76%。
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脉络:到2035年,全球连接规模将从百亿人口扩展至九千亿智能体,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驱动AI存储需求增长500倍,计算架构将突破冯·诺依曼瓶颈,形成算力、存力、运力协同演进的新范式。这一变革直接推动通信基础架构升级,光模块产业作为数据中心互联的核心载体,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当前AI算力需求正引发光模块产业"量价齐升"的高景气周期。2024年400G以上光模块部署量同比增长250%,2025年全球800G需求预计达1800万只,1.6T需求约270万只,但供需矛盾突出——麦肯锡预测2027年800G产能缺口达40-60%,2029年1.6T供应缺口超30%。这种结构性短缺为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商创造了持续增长窗口。
中国光模块厂商已确立全球领先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护城河。中际旭创1.6T硅光模块通过英伟达/谷歌认证,自研芯片良率达95%;新易盛通过收购实现硅光芯片自主封装,毛利率提升至44.88%。头部企业凭借硅光集成、先进封装和规模化交付能力,深度绑定全球AI供应链。
面向2026年行业分水岭,海外四大云厂商(Google、Meta、Microsoft、Amazon)2025年资本开支同比增50%至3338亿美元,2026年将进一步扩大,为需求提供持续动能。技术层面,硅光方案市占率预计从2025年20%提升至2026年40%,CPO(共封装光学)在AI训练集群的渗透率或超15%,英伟达提出的“可插拔CPO”架构可能成为行业主流妥协方案。更重要的是,华为报告预示的智能体互联网(连接9000亿智能体)愿景,意味着当前800G/1.6T产品仅是起点,未来3.2T及更高速率产品拥有超越当前想象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国厂商在技术储备、产能布局和国际客户绑定方面已占据先机,成为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核心受益标的。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SZ)持仓聚焦于光模块核心龙头——被市场称为“易中天”组合的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该产品同时广泛布局GPU、存储芯片、SoC芯片及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紧密契合人工智能产业高景气周期,兼具业绩确定性与成长弹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