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网络零售市场,正以肉眼可见的活力释放增长潜力 —— 中国网络零售TOP100企业销售额达2.1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文化及相关产业电商交易额占比首次突破 40%。种种数据显示,自直播电商之后,国内电商市场以“文化”又开拓出一片新的蓝海。
从传统电商头部企业的规模扩张到直播电商、文化电商等细分领域的活力迸发,网络零售不再是单一维度的增长,而是即时零售、社交电商与文化消费、下沉市场深度融合的多元图景,这为整个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机遇,也让诸如有鱼生活等中小平台迎来了把握红利的关键窗口。
行业增量的四大引擎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1-8 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9.6%,实物商品网零达 80964 亿元,文化消费占比持续提升。其中三星堆文创单季销售额破 3800 万元、年销从数百万元跃至 2 亿元,印证传统文化商业化潜力,网络零售增长并非单点爆发,而是由多重结构性机遇驱动,进入多极增长期。
下沉市场则更凸显出惊人的增长速率,2025 年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域农村电商规模预计破 6 万亿元,占全国 40% 以上,县域文化消费增速 18.7% 远超整体,形成 “县域消费升级” 现象。菜鸟县域中心仓覆盖、数字人民币普及、短视频本地化运营等多个举措,共同降低了下沉市场的消费门槛,释放出了此前从未被重视的庞大未满足需求。
互联网发展也让AI 预测、智能补货等技术不再专属头部平台,中小平台通过轻量化应用可提升效率。社交电商工具降低私域运营成本,诸如河南汤阴县企业借抖音直播实现日销千单,技术民主化打破规模壁垒,为创新模式提供土壤。
文化符号更是转化为消费动力,故宫文创年销50亿元、三星堆 “青铜啾啾” 单日销量超800个。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符号嫁接,三星堆每月上新200余款、部分文创推“离境退税”,通过产品创新与场景再造触达消费者“文化 + 电商”成行业增长新曲线。
有鱼生活的市场适配实践
下沉市场爆发中,有鱼生活的用户增长与县域文化消费高增速形成共振。2022 年上线至 2025 年 9 月,平台用户规模实现显著突破,增长源于主动适配县域需求。
针对下沉市场“时间换实惠”需求,有鱼生活设计 “广告分佣 + 消费补贴+推广佣金”的贡献金来源机制,并利用“贡献金商品无门槛兑一发三”,构建出新型价值分配方式。
同时平台甄选商量数量达到了10万+SKU,覆盖美妆、母婴、3C 等全部品类,通过规模化采购构建适配下沉市场的商品组合,避开头部同质化竞争,再搭配“贡献金”体系,优化采购链路让利消费者。
此外有鱼生活还积极顺应 “文化赋能商品” 趋势,推出了诸如“哪吒 × 唐卡” 文化数据IP产品,与周六福推出联名产品,虽规模不及故宫文创,但也体现了中小平台创新方向思路。
增长逻辑的可持续性构建
社交电商在下沉市场的获客优势,体现在有鱼生活 “普通用户 - 店主” 两种模式中:普通用户观看广告、邀请好友均可获得贡献金,而符合条件、通过上传营业执照、平台审核以及考试的“店主”则可凭真实交易流水赚取3%贡献金佣金,将社交关系转化为增长动力,使得有鱼生活在三年内快速增长至4000万用户。
运营方国中(深圳)数字研究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更是获得由东方华远领投的数亿融资,资本投入带来的成效显著,商品品类不断提升、供应链也愈发完善,“精准投入 + 效率提升” 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虽聚焦国内 6 万亿规模的下沉市场,但有鱼生活也并不仅止步于线上,其推出的线下商城“有鱼小店”概念,在线上不断扩张的同时也开始逐步成型。
届时,有鱼生活将依托线上成熟的供应链及商业体系,搭建出独属于自身的线下商城。
行业增长的启示与展望
三星堆 “青铜啾啾”、故宫文创的成功,共同点是不将文化当 “符号贴”,而是转化为实用价值与情感共鸣。
而2.17 万亿元规模的网零市场中,仍有诸多细分市场有待发掘,有鱼生活用户规模的积累,本质是满足下沉市场 “时间价值兑换” 实用需求与文化消费升级情感需求。
未来,随AI崛起、时代潮流变更,理解细分需求的平台将获更大空间,多元创新仍有无限可能,网络零售依旧“大有可为” 。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