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灵魂有香气的女子”IP创始人、作家李筱懿的视频号知识专栏,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老师,和他的书籍《中国人口三千年》一起,从中国从夏商至当代的人口发展脉络说起,探讨人口数据背后的政治博弈与社会变迁。
葛剑雄教授是中国历史学泰斗,今年80岁,是位精力充沛的“80后”。他著作等身:《西汉人口地理》《中国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等等,获得“郭沫若史学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同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长。采访葛老时,看着他流畅地回复英文邮件,自己安排工作飞行,李筱懿说自己的仰视直接拉直到180度。《中国人口三千年》这本书是一本人口史专著,但并不枯燥,反而有趣、好读。很多小知识,都是帮助我们掌握真实历史的一把钥匙。在“民族篇”,我们可能找到自己姓氏的根;在“地区篇”,找到我们究竟从哪里来,我们现在的家、我们以为的和真实的祖籍。
其实,历史上的每一个片段,每一段故事,都能涉及到人口。
比如在电影《长安的荔枝》中,男主李善德打拼了二十年,才跟妻子在长安按揭买了房。住在长安为什么大不易?这其中就离不开唐朝时长安的人口状况。唐朝是非常明显的外族人口红利,8%的“老外”撑起了大唐盛世,唐朝总人口1500万,其中120万是外族,比如突厥、波斯、粟特人等等,占比8%,这些“唐漂”带来了贸易、技术和文化,就像今天的留学生或外国专家,长安的国际化程度,堪比今天的北上广深。
又比如,我们印象中的古人:真的有三妻四妾吗?真的有二三十个兄弟姐妹吗?有户口本身份证吗?寡妇可以二婚吗?家谱里记载的祖先是可靠的吗?等等,可能跟咱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还比如,古代为提高生育率想尽了奇葩招数,当人口匮乏时,会颁布法令早生早育,如果女孩到了年龄还不出嫁,就会强制婚配,更有甚者把年龄降到13岁就要婚配。唐太宗贞观元年就曾下诏,不但将婚龄定在男20岁、女15岁,还要求寡妇鳏夫在丧期守满后及时婚配,并将政令在全国推广,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弘一法师讲人生“来是偶然,去是必然”,读完《中国人口三千年》会让你发现,除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偶然性和小概率以外,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的偶然性,单从时间角度讲,就比许多人更加不易,甚至说是万幸中的万幸。
假如我们生在了太古、远古、上古时期,那时的人类,生存条件压根比其他动物好不了多少,猛兽出没,自然灾害频繁,居无定所朝不保夕,寿命短得可怜。秦统一六国后到解放前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战争、自然灾害、瘟疫不断。三国时期人口比东汉损失一半,比如安史之乱后长安“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所以,古人常常三十岁已是“高寿”了,秦汉时期平均寿命仅20-30岁,唐宋提升到30-35岁,杜甫写人生七十古来稀,绝不是夸张。现代我国人均寿命78.2岁,比唐朝人整整多活了一倍时间。
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葛剑雄教授从历史人口学的角度,梳理了中国三千年人口变迁与朝代兴衰的关系,揭示人口如何影响战争、经济、政策与社会结构,并指出当前老龄化、低生育率等问题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人口就像一把钥匙,带着我们了解自己,看懂历史,然后看向未来。理解生而为人,活着的幸运,也更愿意珍惜今天这一切看似平常的拥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