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改革之源:解码小岗村“红手印背后的历史回响
实践团首先走进沈浩同志纪念馆,时光似在展品前驻足,磨破的衬衫、批注的日志、村民挽留的红手印,串联起他扎根小岗的六年。照片中他与村民同劳作,讲解里是他为村修路、建屋、推产业的赤诚。复原旧居的简朴与未竟规划,显其奉献。沈浩留下的不只是路与房,更有 “敢闯敢试” 的改革劲头和 “一心为民” 的赤子情怀,在小岗村风里、村民口碑里,永远鲜活。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沈浩同志纪念馆。 张桂婷 供图
在“当年农家”里,灰墙草顶院落复刻着1978年景象。实践团在土坯房内瞩目着“大包干”契约、煤油灯、旧农具等,18位农民的红手印格外醒目,藏着“宁肯拼命也要吃饱饭”的决绝,那绝境中敢闯敢试的勇气穿越光阴。石磨、耕牛模型、补丁被褥还原着往昔窘迫,与今日洋房、现代农业园区形成鲜明对照,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天换地。这不仅是18人的传奇,更是民族突围的精神注脚。
访时代见证:聆听小岗人讲述敢为人先的奋斗故事
实践队赴村委会与负责同志进行交流,真实感受小岗改革新脉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岗村依“敢闯敢试”精神推进三产融合,并列举一串串数据:70%以上土地流转,机械化率90%;建5平方公里产业园,年产值超20亿元;2024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收入1.65 亿元等等。如今的小岗村,以改革为笔,在产业发展与民生建设的画卷上挥毫泼墨,既绘就了经济腾飞的壮美图景,也勾勒出百姓幸福生活的温暖底色,持续书写着新时代的“小岗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委会主任询问小岗村近况。 聂甜甜 供图
实践队见到大包干带头人后代、村委会委员关正景。他说父亲辈签契约是为吃饱饭,那份勇气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刻在心里,父亲常教 “敢创造、敢担当、敢奋斗” 的小岗精神,他也成了致富带头人。谈及发展难题,关正景坦言:产业单一,原粮出售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留不住有技能的年轻人。但村里已有破局之举:建数字农业产业园,智慧农田提升水稻亩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营收逐年增长。引才留才方面,创业园提供免租场地、高额贴息贷款及导师指导;盼盼食品等企业有系统培训、晋升机制,还能通过高校合作项目外出进修。
图为实践队队员拜访红手印亲历者的后代。 张桂婷 供图
探振兴之路:调研产业创新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实践最后,实践队员一行前往匠心葡萄园,盼盼食品与谷优美工厂。在匠心葡萄园内听取园负责人讲述品种管护、推广与培育,滴灌、防虫网显“种得巧”。这里集种植、观光、采摘于一体,游客可体验采摘乐趣与田园宁静。在盼盼食品与谷优美工厂,现代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智能流水线奏响乡村工业奋进曲。两家工厂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小岗村正以产业融合续写改革新篇。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葡萄种植园。 张桂婷 供图
三下乡小岗村之行,循着红手印的印记,见证了从改革原点到产业振兴的蜕变:在“当年农家”触摸敢闯敢试的初心,于智慧农田、工厂车间看见科技赋能的活力,从沈浩事迹中感悟奉献精神。此行让我们读懂,小岗精神正续写在乡村振兴的实践里,青年当承其志,向下扎根。
撰稿人:魏亚楠 李昊
指导老师:兰世豪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