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至23日,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鳗流焕碧 闽水长清”福清养殖尾水治理实践队再潘文斌教授的带领下,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天马科技集团,围绕鳗鱼养殖产业的绿色转型核心环节,开展了一些列深度调研与技术实践活动。
聚焦核心:科技赋能尾水治理,探索生态循环路径
实践伊始,实践队即在潘文斌教授带领下与天马科技集团安环部经理连灿辉进行专题研讨。双方聚焦鳗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痛点——尾水治理,深入交流了现有技术瓶颈与创新方向。潘文斌教授强调降低尾水中氮磷比例、推进循环利用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实践队队员邓圣洁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并就地方排放标准与企业实际需求展开了热烈讨论,为后续实地考察奠定了理论基础。
深入一线:见证循环养殖与“零排放”实践
7月23日,实践队先后深入天马科技集团生产一线。
循环水养殖基地
在集团星马养殖示范基地,连灿辉经理带领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先进的现代设施渔业生态绿色养殖模式。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尾水集中处理→达标再利用”的全流程技术,重点学习了“沉淀池-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多级净化系统的创新设计。漫步在功能完善的人工湿地旁,清澈水流与繁茂植物构成的和谐生态景观,生动诠释了“以生态治生态”理念带来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就系统能耗、湿地植物选型、监测标准等与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采集了不同处理环节的水样带回实验室,为后续水质分析(总氮、总磷、盐度、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等指标)优化技术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土池散养基地
在集团土池散养基地,连灿辉经理详细介绍了基地实现“废水零排放”的核心技术:在捕捞阶段,土池水体被抽至沉淀池净化后循环回用;同时通过悬挂毛刷进行生物净化,并投放掠食性鱼类维持生态平衡,形成“沉淀+生物净化”的双重保障体系。队员们也了解到当前面临的挑战,如部分水池藻类爆发和水质富营养化的早期预警与精准调控问题,这为校企联合攻关指明了方向。
延伸链条:严控品质,铸就绿色食品标杆
实践调研不仅聚焦源头治理,也延伸至产业链后端。实践队参观了天马科技集团的鳗鱼食品生产车间和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在检测中心,队员们了解到作为行业标杆,天马集团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团队,执行覆盖从原料到成品的200余项严苛检测指标,全方位保障鳗鱼食品安全。这使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集团不仅在生态养殖上领先,更以“安全至上”的高度责任感,将生态价值高效转化为产品价值和市场信任,树立了绿色安全食品生产的典范。
深化认识:践行使命,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天马科技集团之行,是福州大学环境学子践行“科技赋能绿色渔业”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专题研讨、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和水样采集分析,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沉淀-生物净化-人工湿地”多级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的闭环技术体系;亲身体验了现代化生态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土池“零排放”)的显著成效;深刻认识到绿色养殖不仅是污染防治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可持续“蓝色粮仓”、守护江河湖海碧水清流(闽水长清)的战略支点;切身感受了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实践队员们深受教育,决心将此次调研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积极思考解决行业难题的方案,为推动鳗鱼产业乃至整个水产养殖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和碧海清流,贡献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鳗流焕碧 闽水长清”福清养殖尾水治理实践队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