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中海安论坛》(2025夏季)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动荡变革期中的全球南方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深入探讨全球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方长平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联席所长陈岳致开幕词。陈岳在致词中强调,当前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荡变革,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作为季度性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论坛的研讨成果将为明年《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的编撰提供关键研究方向与理论支撑,助力蓝皮书更精准地把握全球安全动态、更系统地构建风险分析框架,为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实践提供扎实的学术指引。
主题研讨(一)环节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戴长征担任主持人。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少将唐永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吴志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壮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卿等多位嘉宾,围绕全球南方发展态势、国际安全格局变化对中国海外利益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见解。其中,吴思科特使特别强调,在全球动荡变革的复杂背景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树立系统性思维,将海外利益保护纳入整体发展战略通盘考量,主动构建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风险防御体系,摒弃“出事再应对”的被动模式,方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
主题研讨(二)环节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文晶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寿慧生,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系教授赵可金,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计算实验室主任董青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副研究员、阿根廷研究中心秘书长林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汉智等嘉宾参与研讨。研讨聚焦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路径、海外利益保护的具体策略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为完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体系贡献智慧。其中,林华结合拉美地区实践指出,企业对外投资需通过多元化布局分散国别风险,以降低单一市场政策波动的冲击;同时应深耕本地化运营,强化与社区的常态化沟通,从根源上减少文化隔阂与环境争议。针对拉美区域特点,她特别强调要注重国际协调机制的运用,可通过第三方合作平台与相关方构建务实共存的互动模式,为投资项目营造更稳定的外部环境。
专家一致认为:全球南方的崛起是不可逆的趋势,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需置于这一背景下重新定位,摒弃“单向输出”思维;其次风险防控需兼顾“应急响应”与“源头治理”,通过规则对接、标准互认提升合作的抗风险能力。学界、企业与政府也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方案。
研讨结束后,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中海安(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赵亮代表主办方表示,将持续深耕跨领域交流平台建设,推动全球南方研究与海外利益保护实践的深度融合。他特别强调,在全球风险格局日趋复杂的当下,以 AI 算法赋能海外安全大数据建设既具战略意义,更显现实紧迫性。未来,中海安将充分整合专家智库资源,不断迭代升级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风险评估模型,既为 “走出去” 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实时安全预警,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
本次《中海安论坛》(2025夏季)的成功举办,为各方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凝聚共识、汇聚智慧,为在动荡变革期更好地维护中国海外利益提供了有益参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