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绿色环保理念在校园与社区的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和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于近期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绿色理念共传递”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覆盖聊城大学本校及周边社区,参与人员包括商学院(质量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师生以及社区居民。
活动筹备阶段,志愿者们通过查阅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文件、咨询环保领域专业教师,结合校园和社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针对性的采访调查方案。他们精心准备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内容涵盖垃圾分类认知程度、日常投放习惯、对分类设施的满意度以及环保知识储备等方面。
在校园内,志愿者们以随机采访的形式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交流。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坚持将快递盒、废旧纸张分类投放的做法,也有同学坦言偶尔会因嫌麻烦而将垃圾混投,还有同学提出希望学校能增设更多分类垃圾桶,并优化投放点的布局。针对这些反馈,志愿者们详细记录,并不时与同学们探讨更便捷的分类方法,比如如何快速区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
走进周边社区,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进行走访。社区居民们热情回应,有的老人表示自己虽然知道要分类,但对一些新的分类标准不太清楚;有的年轻家长则提到,希望能有针对孩子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志愿者们一边认真记录居民的回答,一边向大家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现场演示不同
垃圾的正确投放方式,解答居民的疑问。
采访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校园还是社区,大部分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分类知识掌握不全面,部分人分不清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界限;投放习惯有待改善,混投现象较为常见;分类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区域垃圾桶数量不足或标识不清晰。此外,冬季来临,垃圾清运不及时易产生异味,也影响了大家的分类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志愿者们发出倡议:垃圾分类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整洁的生活环境。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坚持与付出。”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志愿者和受访的师生、居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采访调查,志愿者们全面掌握了校园和社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现状与需求,为后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奠定了基础。
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校园与社区在环保领域的联动,更让绿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传递。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活动,将收集到的建议反馈给学校和社区相关部门,为优化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会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为建设绿色、整洁的家园添砖加瓦。(史童康)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