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晚,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内歌声袅袅、掌声雷动,第三届中国青少年民歌大会在此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历时六天的全国性非遗民歌展演活动,以青春之声传承民族文脉,为中国民歌的代际传递写下生动注脚。
据悉,中国青少年民歌大会是遵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由《中国民歌少儿唱》编委会主办、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青少年美育工作部提供业务指导的专业平台。活动始终秉承"专业、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国民歌、增强文化自信,为青少年搭建学习传唱中华优秀传统民歌的展示舞台。
7月25日,大会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盛大开幕,来自全国的600多名青少年齐聚一堂,怀揣着对民歌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开启了这场民歌之旅。活动期间,中央民族剧院和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成为了民歌的舞台,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歌在这里碰撞交融 。
舞台上,青少年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用纯净而富有朝气的嗓音演绎着一首首经典民歌。从婉转细腻的江南小调,到豪迈奔放的北方山歌,他们以真挚的情感诠释着民歌的魅力,展现出民歌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这些年轻的歌者中,有的是从小就受到民歌熏陶,对民歌有着深厚的情感;有的则是在接触民歌后,被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所吸引,从此踏上了民歌传承之路。他们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对民歌文化的一次深情告白。
孟玲、张天彤、陈永峰、孙维良、于华、易秒英、冯辉、沈晶晶、冯丽媛等一众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教授、词曲作家的参与,为大会增添了浓厚的专业氛围。他们不仅担任评委,以专业的视角和严格的标准为青少年们的演唱给予点评与指导,歌唱家们在点评中亲自示范发声技巧、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演唱经验与对民歌的理解;词曲作家们则从创作的角度,讲述民歌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让青少年们对民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此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是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外联部主任董芳为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青少年美育工作部授牌,大会组委会主任温楠接受授牌。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民歌传承在青少年美育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将依托该工作部开展更多的民歌教育活动,将民歌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歌传承人才。
大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与会专家及老师同学们的高度认可。专家们表示,这不仅是一场青少年的民歌演唱盛会,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的传承接力,为中国民歌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老师们看到学生们在民歌大会上的成长与进步,深感欣慰,认为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让他们在传承民歌的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同学们则纷纷表示,通过参加这次大会,自己对民歌有了更深的热爱,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后会继续努力,将民歌传唱下去。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民歌大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民歌的旋律仍在人们心中回荡,传承的火种已在青少年心中点燃。相信在这些年轻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民歌这颗文化明珠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