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至6月29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踏浪东山寻足迹,开展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和实践温度的“三下乡”活动。实践队以“学思践悟”为主线,通过实地走访形式,深刻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实践队首站来到了陈城镇澳角村,这个三面环海小渔村,曾因过度捕捞面临生态危机,如今却成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典范。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澳角村的“海鲜一条街”、电商服务楼和渔港码头。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今年来澳角村以“生态护海”为抓手,推动传统渔业向深海养殖、海鲜电商和沿海旅游转型。
图为澳角村电商民宿一条街
东山岛的金銮湾,曾是风沙肆虐的荒滩。上世纪50年代,当谷文昌随部队南下到福建东山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风沙肆虐、民不聊生的荒凉海岛。父老乡亲们在风中挣扎,在沙中刨食。有的人为了活命,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漂泊乞讨。从那时起,谷文昌书记就与东山人民一道,踏上了对抗风沙的艰难征途。队员们沿金銮湾海岸线开展了植被调查,发现木麻黄树龄虽长却依旧茂盛。“这些树是东山人的'生命树'。”当地护林员陈师傅如是说。实践队联合东山县团委发起“净滩行动”,清理海滩垃圾10余公斤,并向游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队员李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捡起一片垃圾,就是守护一片蔚蓝。谷文昌精神激励着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实践队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在纪念馆内,队员们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展陈和影像资料,系统了解了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年,植树造林、治理风沙、造福百姓的感人事迹。1950年,谷文昌调任东山县县委书记时,东山岛风沙肆虐、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纪念馆挂着他当时立下的誓言:“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了!”经过无数次失败与试验,谷文昌最终找到适合东山种植的木麻黄树种,带领群众筑起14公里长的沿海防护林带,彻底改变了东山岛的生态环境。队员们在展柜前驻足,凝视着谷文昌同志生前使用过的破旧斗笠、笔记本和手电筒,深刻感受到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精神。实践队队员们走出纪念馆时,看见纪念馆左边的长阶上有着“绿色丰碑”四个大字,大家顿时肃然起敬,没错,谷公为东山岛留下一座绿色丰碑,也在东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谷文昌造林模式”
三天的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此次东山岛之行,不仅是一次对领袖足迹的追寻,更是一场生动的思政课。
图为实践队员在澳角村合影
福建农林大学赴漳州市东山县重走领袖路实践队 陈荣祥/文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