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次小试的断电困扰到二次测试的稳定运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铁塔哨兵团队与重庆臻远电气有限公司的技术协作,成为高压输电线路监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的生动诠释。2024 年 11 月 16 日的专项交流与两次小试,不仅解决了产品核心问题,更搭建起产教融合的实践桥梁。
首次小试遇瓶颈 技术交流破迷雾
2024 年 6 月 3 日至 9 月 3 日,铁塔哨兵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 “高压输电线路多物理量智能监测系统”,在重庆臻远电气开展首次小试。这套集成了自供电装置与 AI 预警平台的系统,本应实现电流、温湿度、红外数据等物理量的实时监测,但在模拟复杂输电场景测试中,却接连出现断电与数据紊乱的问题——大电流工况下取能模块突然中断供电,多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与电流数据出现时间同步偏差,直接影响故障预警准确性。
“断电原因可能来自取能环与超级电容的能量匹配失衡,数据紊乱则与电磁干扰下的信号传输有关” 。 重庆臻远电气技术总监段继州在 2024 年 11 月 16 日的交流中,结合公司输电线路监测设备研发历程给出了结论。他以臻远电气成熟的 ZY 系列传感器为例,建议团队优化取能模块的功率控制算法,通过动态调节泄放电路参数以适应电流波动;针对数据紊乱,可参考其局放在线监测系统的抗干扰设计,采用金属屏蔽层与差分信号处理技术,降低高压场景下电场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二次小试显成效 持续优化渐完善
根据改进方案,团队在 2025 年 1 月至 3 月开展二次小试。此次测试中,优化后的取能模块通过 “磁芯参数调整 + 超级电容储能优化” 实现了稳定供电,连续 72 小时高电流工况下未再出现断电问题;多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接口标准化与抗干扰处理后,同步偏差控制在了 0.3 秒以内,温湿度、电流等核心参数监测精度均达标。
唯一待解的问题是无线传输丢包—— 在远距离(3 公里以上)测试中,约 2% 的数据包因信号衰减丢失。段继州参考环流监测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案,建议增加中继节点并优化 LoRa 协议的信道占用策略,他说“这是从‘能用’到‘好用’的最后一公里”。团队成员已着手测试增益天线与自适应跳频技术,计划在下一轮测试中攻克技术瓶颈。
校企协同结硕果 赛场市场双蓄力
两次小试与技术交流,让团队深刻认识到 “实验室性能” 与 “工程实用性” 的差距。重庆臻远电气提供的不仅是测试环境,更分享了输电线路监测设备的工业设计标准 —— 从耐候性 PEEK 材料的外壳选型到极端温度下的热管理方案,均为产品落地提供了现实依据。
“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会向市场迈进一步” , 项目负责人赵皓表示,目前系统已具备稳定供电、多参数精准监测等功能,这些成果将为产业发展助力。而与重庆臻远电气的协作,更让项目在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适配性上不断增色 —— 这既是赛场制胜的底气,也是未来产品走向电力监测市场的基石。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