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江西省“万名大学生进千站”社会实践行动的号召,7月6日,南昌职业大学“情系乡梓”实践队奔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开展以“红色基因传承+应急技能提升”为主题的实践服务。同学们走进革命旧址感悟精神力量,深入乡村溶洞体察艰苦岁月,并通过专业训练提升服务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进千站、办实事、强本领、润乡梓”的青春使命。
图为队员在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听讲座
进站体悟红色历史:于革命现场汲取初心力量
作为“万名大学生进千站”的重要一站,实践队清晨首先抵达禾丰农民协会旧址。讲解员以沉浸式“场景还原”带领大家回到历史现场——高克勤振臂一呼,农民群起响应,劳苦大众自己的组织宣告成立。墙面斑驳的史料、泛黄的记录,无声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队员们凝神聆听,仿佛与百年前的呐喊隔空对话。
图为队员在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听高克勤烈士事迹
当队伍移步至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历史细节更显震撼。讲解员现场演示红军草鞋制作:粗粝的草绳在指尖翻飞,一双承载万里征途的草鞋渐显雏形。“草鞋每处磨损都是信仰的勋章”,队员轻抚展柜中实物感慨道。院落里斑驳的弹痕与简陋的作战沙盘,无声诠释着革命者在物资匮乏中淬炼的钢铁意志与运筹智慧。
图为队员学习草鞋编制
深入乡村站点:双石溶洞见证信仰如磐
情系乡梓实践队随后走进大塆村双石红色溶洞——该地作为“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服务点之一,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历史见证地。讲解员动情讲述1934年秋红军伤员在此隐蔽休整的故事,岩壁凿痕犹在,历史回声不绝。同学们躬身进入洞穴,灯光照亮湿滑石壁,一幕幕艰苦转移的场景仿佛重现眼前。洞内石台残留的炭灰痕迹,正是当年伤员煮食野菜的灶台,深刻的历史印记让不少队员悄然拭泪。
图为队员们在大塆村双石红色溶洞听讲解
实干锤炼应急本领:以专业服务践行使命
历史照亮现实,担当见于行动。在溶洞前的实践场上,战地救护培训紧张开展。专业教官严谨指导三角巾头部包扎、担架制作等应急技能,“绷带压住伤口不可过紧”“竹竿绳索要牢固可靠”———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同学们两人一组投入练习,深刻体会到“当年红军条件艰苦仍坚持救护,今天我们更应学好本领、服务人民”。
图为队员学习伤员包扎技能
伤员包扎技能学习在队员们体验书写红军标语中推向高潮。队员们提笔蘸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遒劲大字跃然纸上。笔锋转折间,当年宣传员在烽火中书写信仰的身影仿佛与青年学子隔空相会,红色基因随着墨香渗入青春血脉。
图为队员们书写红军标语
此次于都之行是南昌职业大学落实“万名大学生进千站”实践行动的生动缩影。同学们在触摸历史中坚守初心,在实干训练中强化担当,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用专业回报乡土、以服务温暖乡村的坚定决心。红色基因已汇入青春血脉,他们也誓言:让革命精神的星火,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持续发光发热(钟鹏、张晋前)。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