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线城市磁吸效应持续增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此扎根,租房已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要方式。近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上海自如共同发布《2025上海青年租房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基于对上海青年租房行为的深度调研,全面揭示了沪上青年的居住选择与生活态度 。报告显示,“租住为主” 的城市居住模式已成为主流,长租、居住品质与通勤便利性成为青年群体的核心考量。
青年租房人口持续增长,“租住为主” 成新常态
报告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与一线城市磁吸效应增强,一线城市租房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租住为主” 的居住新常态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租房人口规模已近 4000 万,其中青年群体成为核心力量。
从年龄结构看,青年租房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群体:00后租住比达 68%,95 后为 64%,90后为 53%。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上海自如平台上20-30岁青年租客数量由4.5万人增长至7.6万人,增幅高达68.89%,反映出青年对城市居住的需求正快速攀升。
值得关注的是,租房已不再是青年 “短期过渡” 的权宜之计。报告指出,部分已购置房产的青年因追求生活品质、子女教育、工作调动等原因主动选择租房,推动租赁市场需求主体多元化。这一趋势背后,是青年对居住灵活性与生活质量的双重追求,也催生了专业化长租机构、服务式公寓等新兴租赁模式的快速发展。
长租成主流 整租需求稳步上升
在租期选择上,长租仍是沪上青年主流选择。近 9 成沪上租房青年倾向长租,虽然这一比例较2022年的95.6%略有下降,但仍反映出城市青年对居住稳定性的重视 ,以及“扎根城市” 的安定诉求。
在租房形式上,2024年,合租以74.99%的占比持续领跑,成为大多数青年的首选;但整租占比从 2022 年的 23.25% 提升至25.01%,显示随着部分青年经济实力增强,对居住独立性和私密性的需求提升,高品质整租需求逐渐增长。
专业住房租赁企业自有平台为租房主流渠道,居住品质与通勤成核心考量
在租房渠道上,专业住房租赁企业自有平台凭借专业的服务、高品质房源等优势成为主流租房渠道。同时,通过生活服务类互联网平台租房占比逐渐增长。2024 年,63.05% 的沪上租房青年通过专业住房租赁企业自有平台租房;通过小红书、闲鱼等生活服务类互联网平台租房占比达30.29% ,较 2022 年的 15.66% 增长 14.63 个百分点。生活服务类平台凭借精准算法推送、高效种草模式、成熟转租生态,逐渐成为青年租房重要渠道,也反映出青年消费习惯向 “社交 + 交易” 融合场景的迁移。
在具体的租房决策中,室内环境舒适度、周边交通便利性和房屋品质成为青年最关注的三大因素。数据显示,79% 的青年重视室内环境舒适,72% 关注周边交通便利,67% 看重房屋品质;同时,有超 4 成租客愿意为 “质量更好的基础装修” 增加预算,凸显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
受城市青年在租房时关注的不同因素影响,上海各区域的租房热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张江、莘庄、前滩、嘉定、共富新村等十大区域成为最受青睐的租住地。其中,张江、北外滩、嘉定等产业集聚区凭借就业优势吸引大量青年就近居住;莘庄(1号线)、泗泾(9号线)等轨交沿线区域以便利的通勤条件获得青睐;而共富新村、九亭等板块则成为预算有限青年的首选。这种区域分化本质上是青年群体在就业机会、通勤成本和生活品质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
应届毕业生租房:追求性价比,合租成首选
报告特别关注了应届毕业生租房现状:高校所在城市的人才磁吸效应显著,全国 9 大重点城市中 78% 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高校所在地租房,且比例逐年递增。在上海,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反映出城市强大的人才留存能力。
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海毕业生的租房选择。合租以82.6%的占比成为上海毕业生的主流租房渠道,显著高于整体沪上青年群体74.99%;对于刚进入社会或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合租可以有效分摊房租、水电等生活成本,减轻经济压力,同时带来一些社交互动。
同时,近七成毕业生将月租金控制在3000元以内,体现出明显的预算约束。而平均月租金在4000元以上占比19.00%,表明仍有部分应届生愿意为更好的居住条件或地段支付较高租金。
在租房方式选择上,81.40%的毕业生通过专业住房租赁企业自有平台租房,远高于整体青年的 63.05%,反映出毕业生对标准化服务、透明信息与优惠政策的青睐。
当下,青年正通过租房实现城市扎根的‘软着陆’,面对青年群体对居住品质和性价比的双重追求,以自如为主的专业住房平台,通过标准化产品、灵活租期等创新模式,精准契合青年的居住需求,将成为助力青年实现"安居梦"的重要支撑,为城市的人才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