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黑龙江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黑龙江络病专业委员会 2025年学术会议”在哈尔滨举行。会议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络病理论与通络治疗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实践路径开展研讨,深入挖掘络病理论在慢病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中的优势,搭建中西医融合发展平台,推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诊疗能力提升,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专业支撑。
黑龙江省2025年度络病学术会议现场
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成果丰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福利教授作题为《络病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学术报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福利教授在题为《络病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学术报告中分享了近年来络病理论创新应用转化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其中,于近期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围绕通络药物系统干预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环节开展的系列国际高标准循证医学研究纷纷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美国医学会杂志》《欧洲心脏杂志》《自然·医学》等国际医学顶级期刊,转变了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中医药传统认知,取得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进展。
津力达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1%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健教授做题为《糖尿病全程管理》的学术报告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健教授以《糖尿病全程管理》为题,报告中,张教授指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表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符合国际共识的管理理念。“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889例”循证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了41%,并且津力达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多代谢异常,延缓动脉硬化;还具有降低BMI、改善口干乏力便秘症状等多重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符合国内外指南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获多个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
通心络“双重”“双向强保护”作用可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任丽丽教授做题为《2024最新欧洲CCS指南解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展望》的学术报告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齐齐哈尔第一医院任丽丽教授对2024年最新欧洲CCS(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展望。她指出在临床研究中显示通心络“双重”“双向强保护”作用可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是首个推荐用于常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有关的术前创新中药。中医药可以作为西药治疗的补充,通心络等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方面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冠脉综合征开辟了新路径。
通心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闫晓波教授做题为《通络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闫晓波教授带来《通络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进展》的学术分享。他指出,2024年9月26日,“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简称“TISS研究”)结果正式发表于国际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临床研究显示,通心络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神经功能的预后。另外,研究还发现通心络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48小时内开始用药的患者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的患者临床获益更明显。而且,通心络安全性良好。这是首个口服创新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该研究为急性脑卒中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松养心开辟从”抗律”到”调律” 治疗心律失常新路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姜芊竹教授作题为《从抗律到调律-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的学术报告
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姜芊竹教授则针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给大家分享了题为《从抗律到调律-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危害,并指出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打破西医思路束缚,将治疗思路由传统的“抗律”转为“调律”。报告中指出,参松养心胶囊是兼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的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器质性和非器质室早、心衰伴室早、窦缓伴室早;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使用参松养心明显减少房颤的复发率;与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西药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切实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芪苈强心专家共识为心衰治疗注入“强心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君娴教授做题为《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的学术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君娴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展开了解读。共识肯定了自上市以来,芪苈强心通过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被证实符合“全方位整体”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预后, 提供慢性心衰治疗中国方案。《专家共识》指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在指南指导的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推荐加用芪苈强心,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再入院率及心血管死亡率,并给予了最高级别推荐[I,A]。
此外,牡丹江中医院李秀华教授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叶婷教授聚焦糖尿病并发症,分享了通络明目胶囊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显著效果。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周沫教授和北大荒集团总医院崔艳艳教授则通过临床案例,展示了通络药物在冠心病预后和偏瘫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守正传承创新的典范。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通络药物,如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病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络病理论将为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力。通过搭建中西医融合发展平台,络病理论有望在更多慢病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患者带来福祉。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