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美妆市场增速放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董俊姿,这位从跨国药企副总裁转型的创业者,以跨界思维和长期主义重构行业规则,为本土美妆品牌开辟出一条技术筑基、场景破圈、标准立身的突围之路。
药企基因解码植物科技,锻造硬核产品力
当医药行业的严谨标准遇上云南的天然植物宝库,董俊姿为敏感肌护理找到了一条科学验证的破局之路。云南特有的青刺果、马齿苋等植物,在董俊姿团队手中不再是简单的原料,而是经过分子生物学解析、细胞实验验证的“活性成分库”。技术驱动策略,让品牌在细分赛道建立起难以逾越的壁垒。以核心单品特护霜为例,其采用仿生脂质体包裹技术,将云南高原植物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率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该产品连续三年蝉联天猫敏感肌面霜品类销量榜首,复购率达4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董俊姿直言:“药企出身让我更懂得敬畏专业,护肤品不是玄学,而是需要医学证据的科学。”
从产品推销到情感共鸣,重构用户连接
在流量红利消退的背景下,董俊姿带领团队开创了专业KOL+日化垂类KOL双轨传播模式,将晦涩的技术语言转化为消费者听得懂的生活剧本。这种“场景化叙事”背后,是董俊姿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他要求团队每月提交“用户痛点地图”,将肌肤问题与城市生活场景深度绑定。针对一线城市白领推出地铁通勤防护套装,为高原地区消费者定制紫外线修复方案。
当行业陷入概念战成分战时,董俊姿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标准不是护城河,而是对消费者的承诺。”董俊姿的这句话,体现在品牌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上。
董俊姿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或许正是当下浮躁市场中稀缺的品质。在董俊姿看来,中国功效性护肤市场的终极竞争,不在于短期流量争夺,而在于能否通过技术创新与价值传递,为消费者提供可量化、可验证、可持续的肌肤健康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