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出海拓展市场已成为众多企业实现飞跃发展的关键战略。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企业出海有多少必须迈过的门槛?资金、财税、法律与监管、供应链等合规问题横亘在企业面前。企业该如何搭建稳健的出海合规框架,从容应对跨境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跨境财税合规
1、了解目标国家税法
不同国家的税法体系差异较大,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税收优惠等,借助当地专业机构的力量,以确保合规申报和缴纳税款。例如,美国的税法复杂,涉及联邦和州两个层面的税收;而新加坡则提供相对清晰友好的税收环境,且有较低的公司税率和特定行业的税务优惠。
2、避免双重征税
当同一笔收入在两个不同的税收管辖区内都要缴税时,就会构成双重征税。企业可通过利用各国签订的税收协定来避免这种情况,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减免双重征税的协议。
3、防范转让定价风险
在跨境交易中,企业需合理安排关联交易的定价,确保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避免因转让定价问题与当地税务部门产生争议。例如,境内母公司为境外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若未收取担保费,可能会被质疑关联交易定价的合理性。
跨境资本合规
在全球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下,跨境投融资的合规性成为企业及高净值个人不可忽视的核心议题。37号文登记与ODI备案是中国境内主体境外投资的两大核心合规程序。37号文侧重个人资本跨境流动的合规性,ODI备案强调企业境外投资的产业导向性,二者共同构成中国资本项下跨境流动的“双闸门”。
企业及高净值个人需根据投资主体、交易结构及资金流向,精准选择合规路径,并注重二者的交叉场景风险防范。在全球化与监管收紧并行的背景下,合规不仅是底线要求,更是提升跨境资本运作效率的核心竞争力。
法律与监管合规
在进入新市场前,企业应全面研究并了解该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与税收、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和环保等相关的法律条款。这有助于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当地法律而陷入法律纠纷,例如越南强制合资要求、印尼《负面投资清单》限制外资控股、中东实益所有人披露规定与欧盟《反洗钱指令》的穿透核查;同时需化解数据主权冲突风险(如美国《云法案》、欧盟GDPR及巴西数据法对跨境数据流动的严格限制)。这些分散且不断演进的监管要求,使得企业需构建动态合规体系。
企业需设立专门的合规团队,负责定期审查和更新企业的合规状况,及时应对法律政策的变动。通过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可以规范自身行为,降低因违规操作带来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应保持高度警惕,灵活应对各种政策不确定性。
供应链合规
在供应链方面,中国企业频繁踩坑,原因大抵是不熟悉法律背后的“游戏规则”,用非法律的商业思维“想当然”地去进行规避,招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单纯的地理产能转移已不足以应对关税挑战,企业需要从原产地规则、关税分类、转移定价等多维度重构供应链。
在当前关税复杂多变的形式下,中企出海需谨慎,企业可与专业的战略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市场研究机构等合作,这些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政策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
RICHFUL瑞丰于2000年创立于香港。目前办事处已遍布大中华区13个重要城市,专业人员超过200人。服务涵盖:香港及离岸公司注册,企业架构搭建,财务及会计,财税咨询,特许牌照申请,上市公司秘书、新股上市及股票登记、债务托管及受信,财富管理,海外信托和基金会设立,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综合性商务、企业及投资者服务等领域。
RICHFUL瑞丰系Vistra卓佳集团成员公司。作为领先的企业和私募基金客户关键业务专业服务机构,Vistra卓佳在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设有办事处,拥有9000多名员工,服务实体超过20万家,资产行政管理规模达3950亿美元。客户包括1400家港股上市公司,50%名列《财富》杂志的500强企业及66% PEI 300全球领先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