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生活与互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凝聚邻里关系、激发自治活力的关键作用。为积极回应居民对高品质公共空间的迫切需求,推动社区治理从“管理”向“共治”转型,藕塘社区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多方协同实践,将闲置空间转化为集多元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枢纽,激活社区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居民需求导向,锚定空间发展功能
聚焦小区居民对互动交流、议事协商及公共服务需求,通过“莲心盖碗茶”等常态化居民意见收集活动,形成居民需求台账。围绕居民普遍反映缺乏温馨舒适的公共空间用于邻里交流、议事协商与文化活动,尤其希望活化利用闲置空间。基于此,社区精准定位需求,以打造“溏心小屋”“睦邻阁”为载体,回应居民诉求、解决公共问题,构建集议事协商、文化休闲、公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切实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协商议事赋能,凝聚空间共建合力
依托“楼栋微网-小区网格-社区总网”三级协商议事平台,围绕“溏心小屋”“睦邻阁”的打造,开展全流程民主协商。楼栋微网通过日常走访收集居民对空间功能、设计风格的建议;小区网格组织物业、居民代表、社会组织召开专题议事会,讨论空间改造方案、空间管理制度等事项;社区总网统筹协调资源,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结合基层民主协商议事能力培训,引导居民学习议事规则与决策方法,在空间美化方案讨论、功能定位等环节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由居民主导完成空间功能分区规划,确保空间建设贴合居民实际需求,形成“需求共商、方案共定、建设共管”的共建模式。
三、空间功能升级,打造多元服务场景
“溏心小屋”“睦邻阁”融合协商议事、文化休闲、公益服务等多元功能,实现空间活化与价值提升。议事功能上,作为协商议事阵地,定期开展小区公共议题协商,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文化功能上,成为社区自组织孵化基地,并推动社区自组织转化为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志愿者团队;休闲功能上,配备舒适座椅、阅读角、便民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日常交流、休憩场所。此外,通过社区自组织主导实施的居民融合、公益服务、小区自治等主题活动,进一步联动居民广泛参与,增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使其成为邻里互动的温馨港湾、社区治理的活力引擎,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社区凝聚力。
从需求洞察到民主协商,从空间改造到功能运营,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居民参与、多方联动的治理智慧。藕塘社区持续深化“空间+治理”融合模式,以“溏心小屋”“睦邻阁”为纽带,不断拓展服务场景、优化协商机制,推动更多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让公共空间真正成为凝聚民心、传递温暖、共筑幸福的活力家园,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