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刺梨产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重点支持刺梨种植提质、加工提升、标准品牌、市场建设,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 “种植端”提质,夯实产业基础。贵州刺梨规模化种植集中在15个重点县(市、区),其种植面积、加工产能、产品种类在全国占90%以上,居全国前列,具备较好产业发展基础。在产业链发展模式上,各市州积极探索,以“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融合产业+农户”等模式,致力优化刺梨产业布局,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二是“生产端”提升,促进精深加工。按照“把农产品变工业品、把工业品变健康消费品”思路,培育壮大刺梨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刺梨产业多领域、深层次、全链条发展。同时,强化产研结合,推动品牌、资金、技术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管、学、研、产、加、销”全产业链覆盖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刺梨产业向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农工融合,一二三产协同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辐射,提升刺梨产品附加值。
三是“研发端”创新,驱动技术突破。目前多个研究团队已完成研究课题44项,省科技厅立项实施“刺梨天麻酵素化果脯成果应用”“刺梨降尿酸功能产品研发研究”等15项,加力推进刺梨功效成分利用、精深加工优化、产品品质把控提升研究。引入全国饮料标准委开展刺梨国家标准制定前期工作,围绕刺梨产品分类、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深入研究,编制《刺梨流通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备案刺梨粉、刺梨果膏、刺梨泡腾片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24个。
四是“销售端”发力,拓展市场空间。贵州刺梨按照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全省、全国、全球“三步进阶”战略进行销售及品牌推广,刺梨产品辐射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地区,通过电商、团购、特渠、商超、餐饮、终端店铺等渠道进行线上线下及境外销售等渠道推动刺梨产品“扬帆出海”。
五是“品牌化”发展,增强竞争优势。依托贵州刺梨核心产区优势,在各类媒体平台,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34家企业获得“贵州刺梨”公共品牌授权,通过抱团打响公共品牌,助力提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带动注册刺梨企业达625家,获生产许可证109家,有机认证50家,初步形成了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格局,刺梨产品不断受到消费者亲睐。
4月28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汇源集团、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家有购物集团、麻江汇源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贵州刺梨·健康中国行”暨产业大招商(北京)推介会将在北京举办。
本次将以“从贵州来 到世界去”为主题,旨在面向北京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并将通过产品展示、健康科普、互动体验等形式,全方位推广贵州刺梨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理念,倡导绿色饮食生活方式,提升品牌市场认知度与影响力。活动期间,刺梨、猕猴桃、茶叶等农产品也将走出深山亮相京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4月23日,贵州刺梨与贵州辣椒、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一道,列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公示名单。贵州全力将刺梨从普通农产品变为优质工业品,再培育为健康消费品,不断强化保障措施,抓牢抓实刺梨产业培育各项工作,着力推进刺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不断提升贵州刺梨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