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起对华关税战,党中央、国务院坚决采取一系列决策部署,商务部长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多措并举扩大服务消费》,应对贸易战带来的不利影响。语言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纵深发展与数字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语言服务业已从传统翻译的单一功能,演变为连接经济、文化、科技的国际交流基础设施。《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球语言服务市场规模突破6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7.5%,中国以15%的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一背景下,扩大语言服务消费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抓手之一。
一、扩大语言服务消费具有战略意义
1. 促进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语言服务是国际贸易的“润滑剂”。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合同文本翻译、跨境法律咨询、多语种营销等语言服务需求激增。例如,跨境电商平台通过精准的本地化智能翻译,可使产品转化率提升40%以上。研究发现,202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对外语言服务投入每增加1%,项目成功率提高2.3%。扩大语言服务消费直接降低跨国交易成本,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 增强文化软实力输出效能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国产影视剧通过多语种译制火遍海外,《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多语种版本推动中国游戏动漫走向世界;网络文学平台的海外用户超1.5亿人,背后是专业的“译创”团队对文化差异的精准适配。语言服务的消费升级,使中国文化从“出海”到“出圈”,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驱动数字技术协同创新
语言服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大语言模型智能翻译已覆盖100+语种,支撑实时跨语言会议系统;语音识别技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落地,年均处理会议翻译超10万场。语言服务消费的增长倒逼技术迭代,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场景拓展”的正向循环。
二、扩大语言服务消费的机遇与挑战
语言服务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存在机遇与挑战。就机遇而言,我们面临一是政策红利释放,如RCEP生效、“一带一路”语言互通工程等政策,为语言服务开辟新市场。二是技术革命赋能,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翻译效率提升90%,成本降低40%。传神语联公司通过建设“语联网”平台,整合全球4万名译员,实现订单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印证技术整合的破局潜力。三是细分领域爆发,游戏本地化、医学翻译、法律术语库等垂直需求年均增长超20%。就挑战而言,机器翻译的“语义失真”问题在医疗、法律等高精度场景仍存风险。人才结构性短缺,小语种译员缺口达68%,兼具专业领域知识的“翻译+行业”的语言服务复合型人才稀缺。 国际标准话语权不足,ISO/TC37等语言技术标准体系由欧美主导,中国企业参与度不足5%。
三、扩大语言服务消费的举措
1. 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
(1)从政策端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支持。首先,制定国家级语言服务发展规划,将语言服务纳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目录”,明确在跨境贸易、文化传播、技术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例如,可参考欧盟“语言技术2025”计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多语种数据库建设、AI翻译引擎研发。其次,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对语言服务企业研发投入给予15%的加计扣除优惠;对中小企业承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项目提供50%的保费补贴,降低出海风险。再次,建立语言服务示范园区,在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语言服务一站式平台”,整合翻译、法律、营销等资源,提供全流程跨境服务支持。
(2)从企业端打造行业标杆与生态整合。第一,推动国内头部企业建设中台能力,如字节跳动自研AI翻译系统支撑TikTok全球内容本地化,覆盖100+语种,实现视频字幕自动生成与审核,运营成本降低40%。第二,构建语言服务产业联盟,联合翻译公司、科技企业、高校成立联盟,推动数据共享与标准互通。第三,孵化垂直领域专业服务商,针对法律、医疗、工程等细分领域,培育“翻译+行业知识”的特色企业。比如,医学语言服务公司与三甲医院合作,建立医疗术语库,把错误率降至0.1%。
(3)教育端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推动学科交叉与课程创新,在高校开设“语言智能”“本地化工程”专业,课程涵盖自然语言处理(NLP)、跨文化智能传播、大语言模型应用、本地化项目管理等。例如,在高校设立“智能语言服务实验班”,与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构建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推动“语言工程师”、“翻译技术工程师”、“本地化项目经理”等新职业认证,联合国际组织(如ATA、EUATC)开展联合认证。 实施小语种人才专项计划,针对东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实施“小语种+跨境电商”“小语种+国际法”定向培养,每年输送5000名复合型人才。
2. 推进技术应用与标准制定
(1)优化“人机协同”模式,分场景制定技术应用标准,一是针对高精度场景(法律、医疗),采用“AI预翻译+专家审核+区块链存证”流程,确保术语准确性与法律效力。例如,法律合同翻译通过AI初筛后,由持证律师译员复核,错误率控制在0.05%以内。二是针对实时性场景(会议、直播),部署“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工校对”三引擎系统,延迟低于3秒,准确率超90%。据悉,腾讯“同传助手”已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供此类服务。 三是建设国家级语言技术平台,整合企业、高校的语料数据,构建开放共享的“多语种大数据中心”。
(2)争取标准制定国际话语权
加强制定语言服务标准主导力,在ISO/TC37(术语标准化委员会)中推动中文成为标准制定语言,牵头编写《机器翻译质量评估指南》《多语种数据标注规范》等国际标准。建立区域性标准联盟,联合东盟、中东欧国家成立“亚洲语言服务标准委员会”,推广“中文+本地语言”的双语服务标准,打破欧美垄断。推动跨境数据流通规则,在RCEP框架下,与成员国协商制定语言服务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避免因数据主权争议导致服务中断。
3. 开拓新兴市场与场景
(1)深耕区域市场,聚焦“一带一路”与新兴经济体
第一,建设本地化服务中心,在东南亚(如印尼、越南)、中东欧(如波兰、匈牙利)设立实体服务中心,提供“语言+合规+营销”打包服务。例如,我国企业在波兰建立中欧本地化中心,支撑中东欧19国业务,交付周期缩短30%。
第二,加强文化适配与精准营销,针对伊斯兰国家、拉美市场开发文化敏感性检测工具,避免因语言禁忌导致的品牌危机。如在阿拉伯地区推出“AI服装文案生成器”,自动规避文化敏感词。
(2)创新应用场景,挖掘数字经济新需求
提供元宇宙与虚拟人服务,开发多语种虚拟人导览、口语陪练应用。如商汤科技推出“元宇宙国际导游”,支持英、日、韩等语言实时交互,已落地迪拜世博会。推动工业4.0语言支持,为跨境工厂提供AR眼镜远程协作翻译,技术工人可通过眼镜获取实时设备操作指令翻译。海尔在德国工厂部署该技术,培训效率提升50%。 开展应急语言服务,建立国家应急语言服务队,储备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场景的术语库与快速响应机制。2023年土耳其地震期间,中国救援队通过AI翻译设备实现与当地人员的无障碍沟通。
4. 建立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
(1)标准化与认证体系
强制推行质量国家标准,实施《笔译服务规范》(GB/T 196822023)、《口译服务通用要求》等标准,要求企业通过ISO 17100(翻译服务认证)方可承接政府项目。 建设第三方认证平台:成立国家级语言服务质量检测中心,对AI翻译结果进行“信达雅”分级认证。
(2)技术赋能全流程管控
实施区块链溯源系统,将翻译需求、译员资质、审校记录上链存证,确保医疗、金融等领域服务的可追溯性。蚂蚁链与上海文策合作,为进口药品说明书翻译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 研发AI质量检测工具,开发“智能审校系统”,自动识别术语不一致、文化禁忌等问题。德国DeepL公司利用AI审校工具,将人工审校工作量减少70%。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推出语言服务保险产品,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翻译错误责任险”,承保因翻译失误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推出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多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纳入信用黑名单,限制参与政府招标与国际项目。
通过上述举措的精细化实施,语言服务消费将从“被动响应需求”转向“主动创造价值”,成为推动中国全球化进程的核心基础设施。唯有在技术、人才、标准、生态四大维度同步发力,才能将语言服务的“软实力”转化为国家竞争的“硬支撑”,最终实现从“语言互通”到“文明互鉴”的跨越。
扩大语言服务消费本质是全球化进程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升级。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国家语言服务能力的体现。面对未来,语言服务需以技术创新为矛,以标准建设为盾,在提升产业规模的同时,构建覆盖“技术人才规则”的生态系统。当语言服务真正成为基础设施,中国在全球治理、文化交流、数字经济中的影响力才能获得质的跃升。正如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打破这道边界,方能拥抱更加广阔的未来。
(作者简介:王立非,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西创新学院特聘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巴渝学者”;周芷伊博士,北京语言大学翻译与语言服务博士后)
责任编辑:kj005
当皮肤问题反复困扰,选对医院是康复的关键正规资质背书,医保定点更安心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家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国家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中心,3300余平方米的专业...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商业时代,企业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SCRM工具:Custouch市场易的核心利器SCRM(Social Customer R...
来自央视新闻报道,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东盟连续8年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供应链破壁:从两国争辉到四境飘香从马来西亚燕屋到中国家庭的炖盅,燕安居用十余年织...
在能源转型大潮中,风电行业备受瞩目,深远海风电更因资源丰富、前景广阔成为焦点此前,欧洲南部停电事故演变为伊比利亚半岛大范围停电,高度依赖可再生能源的西班牙面临快...
在我国文化历史上,毛笔是核心的书写工具;在欧洲早期使用羽毛笔,工业化之后制作出了蘸水钢铁笔,这些天然和没有深度工业化加工的材料由于原材料本身书写形变程度更大,在...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顾家家居(603816.SH)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一季度业绩逆势双增 改革成效显现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显示,顾家家居实现营业...
科技之光,点亮视界;创新之翼,翱翔睛穹新一代SMILEpro技术将为近视患者带来超快、智能、更安全的诊疗新选择尽享科技,开启屈光极速时代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